
系在腰间的皮制囊袋,用以盛物。盘,通“ 鞶 ”。《晋书·良吏传·邓攸》:“﹝ 邓殷 ﹞梦行水边,见一女子,猛兽自后断其盘囊。”《北堂书钞》卷七六、《太平御览》卷六九一引 王隐 《晋书》作“鞶囊”。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二七:“欲将碧字相教示,自解盘囊出素书。”
“盘囊”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解释:
指古代系在腰间的皮制囊袋,用于盛放物品。其中“盘”通“鞶”(pán),即皮革制成的带子或容器。该解释在《晋书》《北堂书钞》等古籍中均有记载。例如: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定义为成语,比喻“心胸狭窄,容不下他人”。但此用法缺乏明确古籍依据,可能是现代引申的比喻义,需谨慎使用。
建议优先采用权威古籍中的本义解释,若需引用比喻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确认其适用性。
《盘囊》是一个成语,意为将谋划的计策或事物封存起来,暂时不用或不公开。它比喻把问题放在心里,暂时不去执行或解决。
《盘囊》这个词的部首是皿,总共有11个笔画。
《盘囊》出自《孟子·公孙丑下》:“且潘氏之器,葆光乎盘囊之中。”这里比喻孟子心中充满了智慧和计划。
《盘囊》在繁体字中写作「盤囊」。
在古时的汉字写法中,可能会将《盘囊》写作「銞囊」或「盘襢」等。
1. 他把这个问题暂时放在了盘囊之中,等到合适的时机再决定。
2. 领导决定将这个计划盘囊起来,在更好的时机再公之于众。
盘腿、囊萤照书、腾囊取物、拍案惊囊等。
藏肺腑、秘而不宣、隐晦、不外扬。
倾囊以尽、透露、公之于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