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棁杖的意思、棁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棁杖的解释

木杖。《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衡 乃著布单衣、疎巾,手持三尺棁杖,坐大营门,以杖捶地大駡。” 唐 刘言史 《葛巾歌》:“空留棁杖犊鼻褌,濛濛烟雨归山村。” 宋 王安石 《示安大师》诗:“手扶棁杖虽老矣,走险尚可追麏麚。” 清 钱谦益 《浦君鎔墓志铭》:“葛巾棁杖,游行山泽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棁杖是古代汉语中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形、字源及文献用例三方面解析:

一、单字释义

  1. 棁(zhuō):《说文解字》释为“木杖”,《康熙字典》引《集韵》注“梁上短柱”,此字本义包含支撑与短小双重特征。
  2. 杖:《汉语大词典》载其核心义为“直立可持的木质用具”,既指手杖也指礼器,延伸出支撑、权柄等象征意义。

二、复合词考据 棁杖在《论语·宪问》郑玄注中特指“装饰简朴的礼杖”,《礼记·明堂位》疏证强调其“短而饰俭”的特点,多用于祭祀场合,与藻棁(雕饰梁柱)形成礼制对比。

三、文化象征 据《周礼注疏》记载,棁杖长度规制暗合“土圭之法”,其尺度象征天地节候,体现先秦器物制度中“器以藏礼”的哲学思想。

网络扩展解释

“棁杖”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释

棁杖(拼音:tuō zhàng)指用木材制成的长而粗大的手杖,常见于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描述文人、隐士或特定人物的形象。


词源与用法

  1. 词义构成:

    • 棁:原指梁上的短柱(见《说文解字》),后通“脱”,引申为木棒或木杖。
    • 杖:即手杖,支撑行走的工具。
      合称后泛指木制长杖。
  2. 文献例证:

    • 《后汉书·祢衡传》记载祢衡“手持三尺棁杖,坐大营门,以杖捶地大骂”,表现其狂放不羁的形象。
    • 王安石《示安大师》诗云“手扶棁杖虽老矣,走险尚可追麏麚”,借棁杖体现老者的坚韧。
    • 清代钱谦益在墓志铭中描述隐士“葛巾棁杖,游行山泽间”,突出其超脱世俗的姿态。

相关辨析


“棁杖”是古代文化中象征文人风骨或隐逸生活的木制手杖,兼具实用与意象功能。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后汉书》《王安石诗集》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茆巴榄半途而废抱棘保温卑剧辨讹兵伍避荣博闻强志谄俾承前成宪陈序磁骨掸掸敦淳凡几佛境高筵公验犷狉谷芒过君表后福无量璜佩椒墀经济之才景云进诗鸡犬桑麻缉艇旧时僦舟菊部课式列僊鲁雉铝矿马尾蜂蒙昧末杪品馔寝閤曲曲湾湾三一三十一姒妇酸咸苦辣讨伐淘掘陶令琴同灰推扬屯垦徒奏瓦甃吾当鲜净献谋小菜一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