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賮贄”。进贡用的财货礼物。《文选·左思<魏都赋>》:“襁负賮贄,重译贡篚。” 张载 注:“賮,礼贄也。” 吕向 注:“賮贄,其土物也。”
“赆贽”是一个较为罕见的古汉语复合词,由“赆”和“贽”两个单字组成。由于该词未见于常见古籍和现代词典,需分别解析其单字含义以推断整体意义:
赆(jìn)
指临别时赠予的财物,表达送别之情。例如《孟子·公孙丑下》有“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赆”,《聊斋志异》亦用“赆”表示临别馈赠。
贽(zhì)
指初次拜见尊长时携带的见面礼,体现礼节。如《左传》中“男贽,大者玉帛”,《礼记》提到“凡贽,天子鬯,诸侯圭”。
综合推测:“赆贽”可能指代两种不同场合的赠礼,既包含离别时的馈赠(赆),也包含初次见面的礼节性礼物(贽)。但因缺乏具体文献用例,此解仅为字面推断。若需精确释义,建议查阅《汉语大字典》《故训汇纂》等专业辞书,或提供具体出处以进一步分析。
赆贽(jìn zhì),意为赠送礼物或赠品。该词语的拆分部首为贝(bèi)和攵(pū),总笔画数为12。它是由贝旁和衣字旁组成的汉字。
该词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常见于文言文和古代诗词中。在现代汉字中,赆贽一词并非常用词汇,多用于正式场合或文学创作中。
在繁体字中,赆贽被写作贈贄。
古时候,赆贽的汉字写法可能会稍有不同。根据文字演变的历史资料,赆贽在古代有可能被写作贐贄。
以下是一个关于赆贽的例句:
他慷慨解囊,赠送了一份名贵的赆贽。
一些与赆贽相关的词语包括:
组词:赠予、赠品、贡献。
近义词:馈赠、礼物、布施。
反义词:索要、讹诈、剥削。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