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礮的意思、号礮的详细解释
号礮的解释
亦作“ 号砲 ”。亦作“ 号炮 ”。军中用来传达信息的火炮。喻为表明事件即将发生的信号。《水浒传》第四七回:“只听得 祝家庄 里一箇号砲,直飞起半天里去。”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行军总要》:“须设立号砲、号灯,方能一传既至。” 清 魏源 《筹海篇》下:“然有一宜防者,则曰飞礮,非谓悬桅上之号礮,而谓仰空堕弹之炸礮也。” ********* 《坚持抗战与积极办法》:“自‘八·一三’全面抗战的号炮发出之后,有两件令人兴奋而于 中国 抗战非常有利的事实是很显著的。” 茅盾 《子夜》十四:“丝厂总同盟罢工是共6*产6*党七月全国总暴6*动计划里的一项,是一个号炮呀!”
词语分解
- 号的解释 号 (號) à 名称:国号。年号。字号。 指人除有名、字之外,另起的别称:别号(如“李白,字太白,号号青莲居士”)。 标志:记号。 排定的次序或等级:编号。号码。 扬言,宣称:号称(a.名义上是;b.以某名著称)。 记上标志:号衣。号房子。 命令:号令。号召。 量词,用于人数:昨天去了几十号人。 号 (號) á 拖长声音大声呼叫:呼号。号叫。 大声哭:哀号。号丧。号啕大哭。 笔画数:; 部首:
- 礮的解释 礮 à 同“炮”。 笔画数:; 部首:石; 笔顺编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号礮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号礮(hào pào)是汉语中的一个历史军事术语,现规范写法为“号炮”,指古代军队中用于传递信号的专用火炮。以下是详细释义:
一、释义与用途
号礮指通过点火发射巨响或烟雾,传递特定军事指令的信号炮。主要用于:
- 战场指挥:发起进攻、撤退或变换阵型的统一信号;
- 警报功能:警示敌军突袭或紧急集合士兵;
- 庆典仪式:凯旋或重要典礼中的鸣炮环节。
其作用类似现代的信号弹,但以火药爆破声为媒介(来源:《汉语大词典》)。
二、结构与形制
号礮多为小型铸铁炮管,长度通常不足一米,填充少量火药,发射时声震旷野而无实弹:
- 材质:早期为竹制或木制,明代后普遍改用铸铁;
- 操作:需专人值守,通过火绳点燃引信(来源:戚继光《练兵实纪·杂集》卷五)。
三、异体字与规范
“礮”为“炮”的异体字,多见于明清文献:
- 字形演变:“礮”从“石”部,强调早期投石机功能(如砲石),后演变为火器“炮”;
- 现代规范:1988年《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统一使用“炮”,“号礮”现写作“号炮”(来源:《辞源》第三版)。
四、历史文献例证
- 《水浒传》第五五回:
“只听号礮响,伏兵四起” —— 描述以号炮为行动指令。
- 《明史·兵志四》:
“夜战则用号礮、火牌” —— 记载号炮在夜间军事通讯中的应用。
参考资料:
-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 戚继光. 《练兵实纪》[M]. 中华书局, 2001.
-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辞源》(第三版)[M]. 商务印书馆, 2015.
- 汉典网. “礮”字释义. www.zdic.net(访问日期:2025年8月1日)。
网络扩展解释
“号礮”(也写作“号砲”或“号炮”)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1.基本含义
- 字面解释:由“号”(大声喊叫)和“礮”(炮声)组成,本指古代军队中用于传递信号的火炮。
- 引申义:比喻事件即将发生的信号或征兆,如“号礮一响,行动开始”。
2.详细说明
- 军事用途:在古代战争中,“号礮”通过特定的炮声传递进攻、撤退等指令,是重要的通讯工具。例如《水浒传》第四七回提到:“祝家庄里一箇号砲,直飞起半天里去”。
- 文学与历史用例:清代魏源在《筹海篇》中将其与“炸礮”区分,强调其信号功能;太平天国时期也用于行军指挥。
3.其他注意
- 同音词区分:需注意与“号咷”(háotáo,指放声大哭)的发音和含义区别,两者无关联。
- 常见写法:现代多写作“号炮”,但古籍中常见“号礮”“号砲”等变体。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用例或相关成语(如“号寒啼饥”),可参考词典类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便房禀谷称兵畜耳单门独户大韵顶银东里兜兜裤燔莱忿邑敷兴感刺干点杠杆干怀公宪归倚涵管寒铓火中取栗湔濯劫难金题捐复爵鷇快信良价李赤列国六畜道六家七宗骡纲缕綦内困秾缛裴满骞荡千里情青云志蛩蛩巨虚阙遗阮貂换酒赏悦蛇口蜂针石砾霜硎松阡宿命素乌探端躺尸梃子土炭威武吻创五坊乌嘑贤妇信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