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耦的意思、敌耦的详细解释
敌耦的解释
亦作“ 敌偶 ”。犹匹敌。《礼记·内则》:“舅姑若使介妇,毋敢敌耦於冢妇。”《仪礼·燕礼》“賔升,再拜稽首” 汉 郑玄 注:“此賔拜于君之左,不言之者,不敢敌偶于君。”
词语分解
- 敌的解释 敌 (敵) í 有利害冲突不能相容的:敌人。敌方。敌寇。 指敌人:敌后。敌情。敌酋。敌特。轻敌。克敌制胜。 抵挡:寡不敌众。 相当:势均力敌。匹敌。敌手(能力相等的对手)。 仇视:敌意。“诸侯敌王所忾
- 耦的解释 耦 ǒ 两个人在一起耕地。 〔耦合〕物理学上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两种运动形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 同“偶”②。 笔画数:; 部首:耒;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敌耦(dí ǒu)的汉语词典释义
敌耦(又作“敌偶”)是古汉语复合词,由“敌”与“耦”二字构成:
- 敌(dí):本义为匹敌、相当,引申为对手、抗衡。《说文解字》:“敌,仇也。”
- 耦(ǒu):通“偶”,指双数、配对,引申为匹配、并列。《广雅·释诂》:“耦,二也。”
词义核心:指双方势力、地位或能力相当,形成对峙或匹配的关系。常用于描述政治、军事或竞赛中的对等对手。
权威释义与古籍例证
-
《汉语大词典》释义:
“敌耦”指彼此相当、互为匹敌的双方。
例证: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 杜预注:“耦,敌也。”此处“耦”即指对弈中实力相当的对手 。
-
《古代汉语词典》补充:
在先秦文献中,“敌耦”强调对抗中的平衡性,如《战国策》中“两国敌耦,交争祸也”,喻指势均力敌的双方相争易致灾祸 。
-
文字学考据:
- “耦”与“偶”同源,甲骨文中象二人并耕(耦耕),后衍生为“配对”之义(《汉字源流字典》)。
- “敌耦”结构属同义复词,类似“仇雠”“匹敌”,强化对抗中的对等性。
现代用法与延伸
- 语义演变:现代汉语中多作“敌手”“对手”,但“敌耦”仍用于学术或文学语境,强调古典韵味(如“棋逢敌耦”)。
- 误用辨析:
- ❌ 误:形容单方强势(如“所向无敌”)。
- ✅ 正:必须指代双向抗衡关系(如“两军敌耦”)。
参考文献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4年。
- 《汉字源流字典》,语文出版社,2008年。
(注:因古籍文献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为权威纸质辞书;若需在线查证,可访问汉典网或国学大师平台。)
网络扩展解释
“敌耦”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dí ǒu(注音:ㄉㄧˊ ㄡˇ),其核心含义为匹敌,即双方地位、力量或作用相当,形成对等关系。以下是详细解释:
1.词义解析
- 基本含义:指两者在地位、能力或作用上相互匹配或抗衡,常用于描述平等或对立的关系。
- 异体形式:也写作“敌偶”,二者可通用。
2.文献出处与用法
- 古代礼制:
《礼记·内则》中提到:“舅姑若使介妇,毋敢敌耦於冢妇。”
意为:在家庭中,地位较低的“介妇”(妾)不敢与“冢妇”(正妻)平起平坐。
- 礼仪规范:
汉代郑玄在《仪礼·燕礼》的注释中强调,宾客行礼时需避开与君主对等的位置,即“不敢敌偶于君”。
3.使用场景
- 古代社会关系:多用于描述家庭、阶级或礼仪中的等级差异,强调尊卑有序。
- 现代引申义:可泛指引申为双方力量、地位或价值的对等性,如“势均力敌”。
4.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匹敌、抗衡、对等。
- 反义词:悬殊、臣服、依附。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礼记》《仪礼》等典籍,或查阅权威汉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拔丁抽楔百世流芬陛见冰茧并育簸弄哺糟歠漓层甍层掖长毛绒车程赐斧钺词职错愕大幻盗汗倒囊吊皮钝直風痹干扰钩梯构造心理学过军鸿侈花间四友江际荐任官狡犬夾衫荆棘列精确度酒垆来世不可待淩替礼辟明殿眯细俳儛齐梁青霄直上曲台山水相连山弯绍介折到厮吵司衡思想方法台命艇板威德文粪闻教下道齐桓县学孝假洗贷洗结心荡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