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官庄的意思、官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官庄的解释

官府管辖的田庄。 唐 以后历代都有设置,但名目不一,如 宋 代的屯田庄、公田庄, 清 代的皇庄等。《宋史·职官志三》:“屯田郎中、员外郎掌屯田、营田、职田、学田、官庄之政令,及其租入、种刈、兴修、给纳之事。”《清史稿·食货志一》:“初设官庄,以近畿民来归者为庄头,给绳地,一绳四十二亩……皆领於内务府。此外有部、寺官庄,分隶礼部,光禄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官庄是中国传统社会特有的行政与经济复合型概念,指古代由国家或官府直接管辖的庄园、田产及相关管理机构。其核心特征为所有权归属官府,具有赋税征收、物资储备或皇家供养等职能。

一、历史定义演变

  1. 唐代官庄:初期为皇室私产,称“皇庄”,由内务府管理,收入专供宫廷开支。《旧唐书·食货志》记载“诸司官庄,皆置监丞主之”。
  2. 宋代官庄制度:扩展为军屯与民屯结合形态,兼具边防驻军粮草供应功能,《宋史·职官志》载有“官庄使”专职官员设置。
  3. 明清转型:部分官庄转为地方官府直辖的税收单位,如清代《户部则例》规定“各省官庄岁入需造册报部”。

二、现代语言应用 现代汉语中“官庄”作为地名遗存,全国现存37处村镇以“官庄”命名,多源自古代官府庄园旧址,例如安徽省潜山市官庄镇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三、词源学解析 “官”字取《说文解字》“吏事君也”的治理含义,“庄”从《玉篇》“田舍也”引申为规模化田产,组合成词反映古代国家对土地资源的控制模式。该词汇已被《汉语大词典》收录为历史名词条目。

网络扩展解释

“官庄”指由官府直接管辖的田庄,是古代土地制度的重要形式,其具体含义和演变如下:

一、基本定义

官庄是官府或皇室所有的田庄,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或皇室,佃农需缴纳地租。其名称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差异,如宋代的“屯田庄”“公田庄”、清代的“皇庄”等。


二、历史演变

  1. 唐代起源
    唐代开始设立官庄,作为官僚按品占田制度的补充,但规模较小。

  2. 宋代发展
    宋代废除官僚占田制,推行土地兼并,官庄成为国有土地的主要形式。分为两类:

    • 大田庄:地主(主户)经营,佃农(客户)依附劳作,地主拥有武装保护利益。
    • 官田庄园:直属国家管理,如河北隆尧官庄村即因宋代官田得名。
  3. 明清时期

    • 明代官庄多与分封藩王、打击庙产土地有关,如北京平谷官庄因耕种官田得名。
    • 清代皇庄(官庄)由内务府管理,主要分布在京畿地区,如顺治年间设132所官庄,每庄占地约1800亩。

三、村名由来举例

  1. 耕种官田
    如河南遂平、河北隆尧的官庄,因村民租种官田形成村落。

  2. 政治避难
    河北河间十个官庄(如方官庄、孟官庄),系明代方孝孺亲属为避株连逃亡后垦荒所建。

  3. 皇室封地
    清代北京平谷官庄因负责皇室耕种得名。


四、特点总结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朝代或地区的官庄详情,可参考上述来源网页。

别人正在浏览...

胞衣地八矢波光鳞鳞扯空砑光诚款此发彼应麤滚滚大疋订疑考误东零西碎反映粉墨登场分送刚条高压脊红沙画旛环比忽而胶粘剂解带凈练津津乐道济私骏烈狙险恳迫苦辣阔气连霖陵户陵园蒙钝棉被面上赔饷鹏抟鹍运蹊壑绮井轻物穷原竟委起营七舆人口机械增长塞雁山场射利沽名束缩蒐畋算计儿田册铜阬瞳人头蹄团圆驮篓无偶无殊向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