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府管辖的田庄。 唐 以后历代都有设置,但名目不一,如 宋 代的屯田庄、公田庄, 清 代的皇庄等。《宋史·职官志三》:“屯田郎中、员外郎掌屯田、营田、职田、学田、官庄之政令,及其租入、种刈、兴修、给纳之事。”《清史稿·食货志一》:“初设官庄,以近畿民来归者为庄头,给绳地,一绳四十二亩……皆领於内务府。此外有部、寺官庄,分隶礼部,光禄寺。”
“官庄”指由官府直接管辖的田庄,是古代土地制度的重要形式,其具体含义和演变如下:
官庄是官府或皇室所有的田庄,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或皇室,佃农需缴纳地租。其名称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差异,如宋代的“屯田庄”“公田庄”、清代的“皇庄”等。
唐代起源
唐代开始设立官庄,作为官僚按品占田制度的补充,但规模较小。
宋代发展
宋代废除官僚占田制,推行土地兼并,官庄成为国有土地的主要形式。分为两类:
明清时期
耕种官田
如河南遂平、河北隆尧的官庄,因村民租种官田形成村落。
政治避难
河北河间十个官庄(如方官庄、孟官庄),系明代方孝孺亲属为避株连逃亡后垦荒所建。
皇室封地
清代北京平谷官庄因负责皇室耕种得名。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朝代或地区的官庄详情,可参考上述来源网页。
官庄(guān zhuāng)是一个有着丰富含义的词汇。它既可以指代地名,也可以表示某种特定的社会组织或制度。
官庄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部首:宀(mián)
笔画:11
官庄这个词来源于古代中国,最早指的是一个由官员掌控的农田经营组织。这些官庄通常由地方官员统管,由佃农负责种植和劳役。官庄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很长时间,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变种。
在繁体字中,“官庄”通常保持不变,仍按照传统的写法书写。而在简体字中,“官庄”则采用了简化字形。
在古时候,汉字写法的确经历了一些变化。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早期的官庄可能会以“官莊”或者“官壯”的形式出现。
以下是一些关于官庄的例句:
1. 他们一家住在官庄附近。
2. 这片土地本来是属于官庄的。
官庄的组词包括:
1. 官方
2. 官员
官庄的近义词有:
1. 地产
2. 官地
官庄的反义词有:
1. 农田
2. 乡间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