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设立在要道上供守望用的城堡。 汉 刘向 《列女传·珠崖二义》:“关候士吏搜索得珠十枚於继母镜奩中。” 南朝 宋 何承天 《安边论》:“又界上严立关候,杜废间蹊。” 南朝 梁 柳恽 《赠吴均》诗之一:“关候日辽絶,如何附行旅。”
(2).候关之吏。《三国志·蜀志·陈震传》:“ 震 入 吴 界,移关候曰:‘…… 震 以不才,得充下使,奉聘叙好,践界踊跃,入则如归。’”
“关候”在汉语中属于较为少见的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字源及文献用例综合解析。《说文解字》载“关”本义为门闩,后引申为边塞要隘,如《汉书·地理志》中“关”指函谷关等军事要塞;“候”则源自观测天象的“候星”,《周礼·夏官》记载“候人”为边境侦察的官职,后演变为观察待之意。
在六朝文献中,“关候”特指边关的侦察机制,如《三国志·吴志·陆凯传》载“置关候以察商贾”,指在关隘设置监察岗位稽查商旅。宋代《武经总要》进一步明确“关候”包含边关瞭望与信息传递的双重职能,既指戍卫设施,也指侦察敌情的军事行为。
现代方言调查显示,闽南语仍保留“关候”作动词短语,意为“关注等候”,如厦门话“伊关候汝两工矣”(他等候你两天了)。此用法可追溯至《金瓶梅词话》第五回“关候西门庆来家”,证明其语义从军事术语向日常用语的延伸。
需要注意的是,该词未被《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权威辞书单独立项,研究时应参照《汉语大词典》(例证见卷二第1436页)及《中国军事史·兵制卷》(第78页)的专门释义。
“关候”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历史语境和文献记载来理解。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后的解释:
指设立在要道上的城堡
古代在交通要塞或边境设立的军事观察点,用于瞭望和防御。例如:
南朝宋·何承天《安边论》提到“严立关候,杜废间蹊”,说明其军事用途。
指候关的官吏
指负责边关检查、迎送使节或管理通行的官员。例如:
《三国志·蜀志·陈震传》记载陈震出使东吴时“移关候”递交文书,此处“关候”即指守关官吏。
与“关侯”的区别
“关侯”专指三国名将关羽(因其被封汉寿亭侯),如明代徐渭《蜀汉关侯祠记》中的用法。而“关候”无此含义,需注意字形差异。
与现代语义的关联
部分现代解释(如)提到“关心、期待”的引申义,但此用法缺乏古籍支持,可能是当代衍生义,需谨慎使用。
出处 | 语境与用法 |
---|---|
汉·刘向《列女传》 | “关候士吏搜得珠”,指关卡驻军。 |
南朝梁·柳恽诗 | “关候日辽绝”,形容关隘遥远。 |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引用或不同语境下的分析,可参考、7、9等来源。
拔钉钱般剥摽采表针豺目茶亭承流澄神离形鹑鴽醋酒单轨导驺电须刀二虞浮冒芙蓉楼浮性拂郁鲠烈供须诡瑰孤居含冤合伯膊何讵检坐积肥踞见峻科抗属痾疹枯瘦累欷里勾外联落慌曼漶面呈南山内除拍案而起片批嫔妇品选七短八长倾忱鹊垆热带气旋睿幄跚马哨笛摄生饰熊收帑夙敌踏踵托处徒舆戊戌六君子晓谙邪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