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文状的意思、文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文状的解释

(1).向上司申报的文书。《隋书·卢恺传》:“ 威 之从父弟 彻 肃 二人,并以乡正徵诣吏部, 彻 文状后至而先任用。” 宋 曾巩 《史馆申请三道札子》:“各限自指挥到日,一月内取到文字,发送史局,其逐路监司州府,逐县长吏,各具无漏略文状连申。”

(2).指诉状。《水浒传》第二回:“﹝ 高俅 ﹞因帮了一个生铁 王员外 儿子使钱,每日三瓦两舍,风花雪月,被他父亲 开封府 里告了一纸文状……迭配出界发放。”

(3).字据,军令状。《三国演义》第六九回:“ 洪 曰:‘倘有疎失,若何?’ 郃 曰:‘甘当军令。’ 洪 勒了文状, 张郃 进兵。”《三国演义》第七一回:“﹝ 洪 ﹞大怒曰:‘吾教汝休去,汝取下文状要去;今日折尽大兵,尚不自死,还来做甚!’”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文状”是古代汉语中的多义词,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一、官方申报文书
指下级向上级呈报的正式文件。例如《隋书·卢恺传》记载“彻文状后至而先任用”,即说明官员任职时需提交此类文书。

二、诉讼文书
特指向官府递交的诉状。如《水浒传》中高俅因行为不端被“告了一纸文状”,最终导致其被发配。

三、承诺字据
类似军令状的书面保证。典型例子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张郃立下“文状”后领兵作战,若失败则需承担军法责任。


语源与使用特点
该词多用于宋元至明清时期的官方或民间书面场景,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三个义项的共通点在于均指向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凭证,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文字凭证的重视。

网络扩展解释二

《文状》的意思

《文状》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书信的格式或内容”。也可以指文书或书信的形式和内容。这个词通常在书法和文学方面使用。

《文状》的部首和笔画

《文状》的部首是“文”,表示与文化有关的事物。它的笔画数是11画。

《文状》的来源

《文状》是由汉字“文”和“状”组成的词语,其中“文”来自古代象形文字,表示文字和文化;“状”来自古代指事文字,表示形状。两个字合在一起形成了“文状”的意思。

《文状》的繁体

《文状》的繁体字为「文狀」。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的汉字写法与现代不同,所以《文状》在古时候的写法也有所不同。然而,在古代的记载中,我没有找到特定描述《文状》在古时候的写法。

《文状》的例句

1. 他写了一封长篇的《文状》给家乡的亲朋好友。

2. 这封拜访信的《文状》要特别注意用词和格式。

《文状》的组词

1. 文书:表示一种以文字形式记录信息、处理事务的书面文件。

2. 状语:表示动作、状态等的修饰成分,通常用来说明说话者的情况或者发生动作的具体方式。

《文状》的近义词

书函、书信、信件、函件。

《文状》的反义词

口信、口信、口头信。

别人正在浏览...

八花砖鼻夷不安分柴头尘牀呈卷崇阿春荐大九州蛋市叨情貂侍断辟光熙光照归寿衣横拖倒拽讲桌矫励佳倩解徽劫火惊奇旧寮钜编沮辱开动开涖溃癕阑班连逮裂缝霝龠例生绿水青山骂嗔塺塺迷惑能见度期间麴室取赎驱吓冗笔三灾八难啬养上画守兵书法宿服谭助韬晦田荡体履嗢呼物阜民康镶接先年下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