绖皇的意思、绖皇的详细解释
绖皇的解释
墓前甬道的门。《左传·庄公十九年》:“ 鬻拳 葬诸 夕室 。亦自6*杀也,而葬於絰皇。” 杜预 注:“絰皇,冢前闕。”一说,殿前之庭。 杨伯峻 注:“絰皇即 宣 十四年传‘屨及於窒皇’之窒皇。窒、絰字通。盖殿前之庭也…… 杜 注谓 鬻拳 生时守门,死后仍不失厥职,故解絰皇为冢前闕,不知冢前不得有闕,即冢前之门亦不能葬人,故知其误。 章炳麟 《左传读》谓絰皇为墓门内庭中之道,亦通。”
词语分解
- 绖的解释 绖 (絰) é 古代丧服上的麻带子:首绖。腰绖。 笔画数:; 部首:纟; 笔顺编号:
- 皇的解释 皇 á 君主,亦指神话传说中的神:皇帝。皇后。皇宫。皇储(已确定的皇位继承人)。皇权。 大:皇皇巨著。冠冕堂皇。 对先代的敬称:皇考(对亡父的尊称)。 古同“遑”,闲遐。 古同“惶”,恐惧。 姓。 笔画数:; 部首:白; 笔顺编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绖皇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绖皇是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专有名词,指代丧礼中使用的两种麻制服饰,即“首绖”(头戴的麻冠)与“腰绖”(束腰的麻带)的合称。其具体含义如下:
一、本义解析
-
绖
指用粗麻制成的丧服配饰,分首绖与腰绖两类。首绖为丧冠,形如圆环戴于头上;腰绖为麻带,系于腰间。两者均为古代“五服”制度中“斩衰”(最重丧服)的组成部分,象征哀痛至极。
来源:《仪礼·丧服》郑玄注:“麻在首、在腰皆曰绖。”
-
皇
通“冕”,原指冠冕,此处特指丧冠。《礼记·丧服小记》载:“苴绖,大搢。”孔颖达疏:“皇即绖冠,以麻为之。”强调其材质为苴麻(粗麻),区别于常服冠冕。
二、形制与功能
- 首绖:以麻绳编成环状,尺寸有严格等级。例如,为父服丧时首绖周长九寸,体现“以粗示哀”的礼制。
- 腰绖:宽度为首绖的五倍,系结后垂余部分为“散带”,象征不修边幅的悲戚状态。
- 材质等级:按亲疏关系选用苴麻(粗麻)或牡麻(细麻),如《仪礼》规定:“苴绖者,父丧;牡麻绖者,齐衰。”
三、文化意涵
绖皇是“居丧尽哀”的礼制符号。《礼记·问丧》释其象征:“冠绖不饰,哀之发于容体者也。”通过粗陋的麻饰,外化丧亲者的内心哀恸,并区分丧期内的社会身份。
参考文献来源:
- 《仪礼注疏》(中华书局点校本)
- 《礼记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 《汉语大词典》“绖”字条(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绖皇”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存在不同解释,主要与《左传》中的典故相关。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释义:
1.基本释义
- 墓前甬道的门:杜预在《左传》注解中将“绖皇”解释为“冢前阙”,即墓前甬道入口的门阙。例如《左传·庄公十九年》记载,鬻拳自杀后被安葬于“绖皇”,此处指其墓前通道。
- 殿前之庭:杨伯峻提出另一种观点,认为“绖皇”即“窒皇”(两字通假),指宫殿前的庭院或通道。这一解释源于《左传·宣公十四年》中“屦及于窒皇”的记载。
2.学术争议
- 杜预的“墓门说”受到质疑,如清代学者章炳麟认为墓前不应有阙(门阙),而应指墓门内的甬道。
- 杨伯峻则通过文献对比,主张“绖皇”与“窒皇”互通,强调其指代建筑前庭的可能性。
3.文献出处
- 出自《左传·庄公十九年》:“鬻拳葬诸夕室,亦自杀也,而葬于绖皇。”此句描述了鬻拳死后葬于“绖皇”的情节,成为后世考据的核心依据。
4.字词结构
- 拼音:dié huáng(注音:ㄉ一ㄝˊ ㄏㄨㄤˊ)。
- 字形:“绖”为左右结构,“皇”为上下结构。
5.相关扩展
- 与“绖皇”相关的成语包括“墨绖从戎”(指丧服期间从军)、“皇皇不可终日”等,但语义关联较弱。
“绖皇”的具体含义需结合文献语境判断,目前学界更倾向于“殿前庭院”的解释。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左传》原文及注疏。
别人正在浏览...
敖辟报丁绷脸贬晦蔽薄镈师步罡采样啜食吐哺徂风地县级椟玉功行刮痕怪妄管城君龟图桂系顾靳国艰旱道阓阛讲理信坚决见识娇艳皆除齑麫嘅然苛细兰陵王梁宫列坐灵龟龙纶弥合明灵糜煮南鹞北鹰瓯金疲苶谴罚牵郎郎日见荣贱声泪俱发十二脉书呆疏帘死胔缩迹汤元探环天不绝人挑起题旨痛打通数温生绝裾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