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驱攘的意思、驱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驱攘的解释

 

驱攘:驱除;扫荡。《旧唐书·马燧传》:“两河鼎沸,寇盗横行; 燧 等虽志在勤王,竟莫能驱攘患难。” 宋 苏轼 《祭常山神祝文》:“若时赐霈泽,驱攘虫灾,以完我西成之资,岁秋九月,当与吏民復走庙下。”《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三年》:“共力驱攘,恢復旧疆。”

敺攘:驱除。 唐 元稹 《杜载监察御史制》:“念敺攘之略,诚在将军;奬飞驰之劳,宜加宪秩。”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驱攘”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释义

  1. 驱除;扫荡:指通过武力或行动消除祸患、敌人或灾害。例如古籍中提到的“驱攘患难”“驱攘虫灾”等用法,均强调对危害的清除。

  2. 字义分解:

    • 驱:本义为赶牲口前行,引申为“驱逐”“消除”,如“驱敌”“驱除”。
    • 攘:本义为排除、抵御,如“攘敌”;也有“捋起衣袖”的动作含义。

古籍例证

  1. 军事场景:《旧唐书·马燧传》中记载“燧等虽志在勤王,竟莫能驱攘患难”,指未能扫荡祸乱。
  2. 灾害治理:苏轼《祭常山神祝文》提到“驱攘虫灾”,祈求神明帮助消除虫害。
  3. 国家防御:《续资治通鉴》中“共力驱攘,恢復旧疆”,指合力驱逐外敌、收复失地。

应用场景

其他说明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用例或引申义,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权威古籍注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驱攘

驱攘是一个动词,表示驱赶、排除、消除。该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马,右边是攵。马是表示与马有关的事物,攵表示敲打或者攻击。

驱攘的拆分笔画为14画,其中马部分占5画,攵部分占9画。

这个词的来源比较古老,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车攻》中,原意为用车辆进行攻击。随着时间的推移,驱攘的意义逐渐扩展为驱赶或者排除不好的事物。

在繁体字中,驱攘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在稍有不同,马的上面有一个长竖而不是现在的横折。例如:驅攘。

例句:

1. 我们要努力驱攘困扰我们的困难,开创美好的未来。

2. 他们驱攘了整个村庄的害虫,保护了庄稼的安全。

组词:

1. 驱逐:将人或物赶走。

2. 驱除:将某种不好的东西排除。

3. 驱散:使人或动物离散。

近义词:

1. 驱赶:将人或动物赶到离自己远的地方。

2. 排除:将某物从一群中除外。

反义词:

1. 吸引:吸引人或物靠近。

2. 接纳:把人或物纳入其中。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