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称再传弟子。 清 梁章鉅 《称谓录·小门生》:“《七修类稿》以弟子復传於人为门生,是则今之小门生耶?”
(2). 清 时考试中式者的座师的座师为太老师,中式者为太老师的小门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三:“余与 庄 君 念农 先往,大呼而入曰:‘太老师来捉小门生矣!’彼此大笑。”此“小门生”指 储师轼 。 储 为 袁枚 门生 李英 的门生。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朱封翁》:“ 宝应 朱武曹 先生 彬 ,余师 文定公 之尊人也……举孝廉,官学博。时 文定公 已通显矣,督学使者非年家子即小门生。”
“小门生”是汉语中的一个历史词汇,其含义因时代和语境不同有所差异,具体解释如下:
再传弟子
指“弟子的弟子”,即门生的门生。例如,若甲是乙的老师,乙是丙的老师,则丙可称为甲的小门生。这种用法源于古代师承关系的层级划分,强调学术或技艺传承的间接性。
清代科举称谓
在清代科举制度中,中式者(通过考试的举人、进士)的“座师”(主考官)的座师被称为“太老师”,而中式者则自称为太老师的“小门生”。这种称呼反映了科举体系中的多重师生关系。
“小门生”一词主要用于两类场景:
小门生是指年幼的学生或徒弟,通常指在某一领域受到指导或教育的年轻人。他们是学习或修行的初始阶段的学生,师从名师或有经验的导师,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知识。
小门生的拆分部首为小和门,拆分笔画为12画。
小门生一词来源于古代文化交流和教育制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师徒关系一直受到重视,师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人,而门生则是跟随师傅学习的学生。在古代,年幼的学生或徒弟常被称为小门生,以示对他们学习的关注和培养的重视。
繁体字“小門生”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门的字形稍有变化,为“門”。而“生”的字形也有变体,为“生”。因此,古时候的写法为“門生”。
1. 他是一位有前途的小门生,一定会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2. 昨天,我见到了我的小门生,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1. 门徒:指拜师学艺的人,由门生逐渐成长为受到认可的学徒。
2. 门下:指师傅座下的门生,也可用来泛指某一行业或领域的学生。
3. 门客:指拜访名人、高官、贵族等为门生或从属者,常用来指附庸风雅的人。
学童、学子、学生、徒弟
老师、导师、师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