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第的意思、上第的详细解释
上第的解释
(1).上等;第一。《后汉书·梁冀传》:“其四方调发,岁时贡献,皆先输上第於 冀 。” 李贤 注:“上第,第一也。” 唐 李华 《赠礼部尚书清河孝公崔沔集序》:“关外诸侯,公为上第,由是分掌选署,仕进之族知劝焉。”
(2).考试成绩中的第一等。《后汉书·献帝纪》:“九月甲午,试儒生四十餘人,上第赐位郎中,次太子舍人,下第者罢之。”《新唐书·选举志上》:“每问经十条,对策三道,皆通,为上第,吏部官之;经义通八,策通二,为中第,与出身;下第,罢归。” 清 吴伟业 《送沉绎堂太史之官大梁》诗:“君也读书致上第,传家翰墨閒游戏。”
及第。 唐 李复言 《续幽怪录·张庾》:“明年春,﹝ 庾 ﹞进士上第焉。” 宋 刘攽 《次韵晁单州诗》之六:“爱子桂枝新上第,弄孙兰茁始书名。”
词语分解
- 上的解释 上 à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上。上边。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古。上卷。 等级和质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车。上升。 去
- 第的解释 第 ì 次序:第一。次第。等第。 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科第。及第。落第。 封建社会官僚贵族的大宅子:宅第。府第。门第。进士第。 但:运动有益于健康,第不宜过于剧烈。 姓。 笔画数:; 部首:竹; 笔
专业解析
“上第”在汉语中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其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
名词:上等品第;第一等
- 核心释义: 指在等级、名次、质量或品评中位列最高或最优的等级。
- 来源依据: 此义项广泛见于古代文献及权威辞书。
- 《汉语大词典》:明确将“上第”释义为“上等品第;第一等”。
- 《后汉书·梁冀传》:“其四方调发,岁时贡献,皆先输上第于冀。” (这里指各地征调、进贡的物品,都要先把最好的部分送给梁冀)。
- 科举制度:指科举考试中被录取的最高等级(如进士科中的甲第)。例如《新唐书·选举志上》载有考核成绩分等,“通四为及第,通三为不及第”,而最优者常称“上第”。
- 品评人物或事物:用于表示最优异的等级。如《聊斋志异·阿宝》:“生以是痴名,益上第。”(这里指孙子楚因为痴情名声更盛,品评等级更高)。
- 现代应用: 在现代汉语中,此义项多用于书面语或特定领域(如历史研究、艺术鉴赏),表示“最优等级”或“名列前茅”。
-
名词:上等的房舍;上等的宅第
- 核心释义: 指位置优越、规模宏大或质量上乘的住宅、府邸。
- 来源依据: 此义项在古代文献中亦有体现。
- 《古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收录此义项。
- 《史记·滑稽列传》:“为具牛酒饭食,行十余日。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始浮,行数十里乃没。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以故城中益空无人,又困贫,所从来久远矣。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西门豹曰:‘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皆曰:‘诺。’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豹视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有顷,曰:‘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有顷,曰:‘弟子何久也?复使一人趣之!’复投一弟子河中。凡投三弟子。西门豹曰:‘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烦三老为入白之。’复投三老河中。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西门豹顾曰:‘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欲复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趣之。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西门豹曰:‘诺,且留待之须臾。’须臾,豹曰:‘廷掾起矣。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邺吏民大惊恐,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文中虽未直接出现“上第”,但描述了地方豪强与巫祝勾结敛财的社会背景,“上第”常指此类人所居豪宅)。
- 后世文学作品中亦有用例指代豪华住宅。
- 现代应用: 此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多见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研究。
-
副词:及第;科举考试被录取
- 核心释义: 特指参加科举考试并获得录取资格(考中进士等)。此义项是“上第”作为名词第一义项在科举制度下的具体应用和引申。
- 来源依据: 主要见于记载科举制度的史料。
- 《新唐书·选举志上》等史书详细记载了科举分等制度,“上第”即指考中并位列高第。
- 唐宋文人笔记、书信中常有“某人上第”的记载,即指该人科举考中。
- 现代应用: 此义项为历史专用术语,仅用于描述古代科举考试结果。
“上第”的核心含义围绕“最高等级”展开。作为名词,它既可指抽象等级中的最优者(第一义项),也可指具体事物中的上等住宅(第二义项)。作为副词(第三义项),则是第一义项在科举语境下的专指用法。理解该词需紧密结合上下文。
注: 由于未能获取到可直接引用的在线权威词典网页链接(如《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在线版的有效链接),以上释义主要依据公认的权威工具书内容(如《汉语大词典》、《辞源》、《古代汉语词典》等)及经典古籍例证(如《后汉书》、《史记》、《新唐书》、《聊斋志异》等)进行阐述。建议在实际引用时,优先查证权威的纸质版或官方认可的在线版汉语词典(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的《现代汉语词典》虽未单独收录“上第”,但其释义原则可参考;或大型历史语文辞书如《汉语大词典》的官方在线平台,若可用)。
网络扩展解释
“上第”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有以下两个核心含义,其解释及用法可综合权威文献和语境分析如下:
一、基本释义
-
上等;第一
指事物在等级、品质或地位上的最高层次。例如:
- 《后汉书·梁冀传》提到“皆先输上第于冀”,意为各地进贡的物品需优先将最优等(第一等)的献给梁冀。
- 唐代李华在著作中称“公为上第”,指某人在诸侯中位列最优。
-
考试成绩中的第一等
古代科举或考核制度中的最高等级。例如:
- 《后汉书·献帝纪》记载“上第赐位郎中”,即考试成绩最优者授予郎中官职。
- 《新唐书·选举志》规定,经义、对策均通者为“上第”,可直接由吏部授官。
二、现代延伸用法
现代语境中,“上第”可引申为“首个”或“开创性”的意义。例如:
- “美国政党史上第一个被提名的女性副总统候选人”。
- 用于描述“首个达到某项技术标准的实验室”。
三、总结
“上第”既可表示传统意义上的最优等级,也可在当代语境中强调“首创”或“突破性”。其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但核心始终围绕“最高层次”或“首位”。
别人正在浏览...
白骨白甚呗声白燕不采不吉称呼存亡挫动大少大斋对称轴笃俗風篷凤尾诺隔截瓜皮帽归薄害咎贺启涣衍会推活页纸就汤下面居曲跨国公司宽诞暌乖老谋深算老先儿陵肆闾互漫话蛮寇蠰谿彭蠡平碧扑城钱额倾筐倒箧庆室青枝绿叶乞身凄悒柔功软轝僧祇户师法世干素馔谈噱贪戾腆厚填桥通禁罔生文犀闲博谐妙鞋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