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册的意思、文册的详细解释
文册的解释
公文簿、登记簿之类的簿册。《水浒传》第三九回:“这箇不难,只取牢城营文册一查,便知有无。” 清 李渔 《怜香伴·冤褫》:“下官 汪仲襄 ,昨日学院下马,优劣文册,俱已亲投。”
词语分解
- 文的解释 文 é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文锦。 刺画花纹:文身。 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文盲。以文害辞。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
- 册的解释 册 è 古代称编串好的竹简,现在指装潢好的纸本子:纪念册。花名册。画册。 量词,指书籍:一册书。 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神仙的文书或封爵的诏书:册文(文体名,为册命、册书等诰命文字的一种。简称“册”)。册命
专业解析
文册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复合名词,由“文”(文字、文书)和“册”(古代编串好的竹简或木简,后指书本、簿籍)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装订成册的文书、文件或典籍,强调其作为正式、成卷书面载体的属性。以下是详细释义:
-
基本释义:
- 成卷的官方文书或文件:指古代官府中记录政令、户籍、案卷等,按照一定顺序编集成册的正式文件。例如:“有司将一应文册备办停当,以待查验。”
- 汇编成册的典籍或文献:指将单篇的文章、著作、记录等汇总、编纂并装订成册的书籍或资料集。例如:“整理先贤遗稿,汇编成文册以传后世。”
-
词义辨析与特点:
- 形式特征:强调“册”的装订成卷、成书的形式,区别于单张的“文书”或“文件”。它体现了信息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 内容性质:通常指具有正式性、记录性或文献价值的书面材料。可以是官方的档案、名册,也可以是私人的著述汇编、重要记录。
- 历史语境:该词在古代文献中使用较多,尤其与官方行政、史籍编纂、文献保存相关。现代汉语中,其具体使用场景相对古典化或书面化,常被“文件”、“档案”、“名册”、“典籍”、“汇编”等更具体的词替代,但在特定语境(如仿古、历史叙述)中仍会出现。
-
使用场景示例:
- 官方行政:“户部掌天下户口、田赋之政令,岁会实征,十岁造黄册(即户口文册)。” (指户籍档案册)
- 司法记录:“刑部将案犯供词、证物清单等一并归入文册存档。”
- 文献编纂:“书院主持编纂地方志,广搜博采,终成数十卷文册。”
- 泛指典籍:“书房之中,文册满架,书香四溢。”
权威来源参考:
- 释义主要依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对“册”作为“装订好的本子”的定义及“文”作为“文字、文书”的定义综合引申。
- 词义的历史用法及辨析参考了《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中“文册”的相关条目及古代文献用例。
- 古代行政文书制度的背景知识,参考了相关历史文献及制度史研究著作(如涉及古代档案制度的学术论述)。
网络扩展解释
“文册”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详细说明:
一、基本释义
“文册”指公文簿、登记簿等用于记录官方或机构事务的簿册。该词由“文”和“册”两个语素构成:
- 文:指文字、文书或公文;
- 册:原指编串的竹简,后泛指装订成册的簿籍。
二、历史用例
- 《水浒传》第三九回中提到:“只取牢城营文册一查,便知有无”,说明文册用于记录囚犯信息。
- 清代李渔《怜香伴·冤褫》中记载:“优劣文册,俱已亲投”,表明文册用于记录学院考评结果。
三、结构与用法
- 构词方式:并列结构,两字均与文书相关。
- 使用场景:古代多用于官方档案管理,如监狱名册、学院考评记录等;现代可泛指类似功能的登记簿。
四、相关延伸
- 近义词:簿册、公文簿、名册。
- 字源参考:“册”在甲骨文中象形为编串的竹简,后演变为文书代称(汉典)。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中的用法,可参考《水浒传》或清代戏曲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悲羞变电站编者按语避仇兵严不料材德鸧括超迁丑杂揣与捶钩啐醴翠帷澹澉当十钱箪食壶浆蹈觝独钟寒雾豪言壮语横幅红灯照火丞蛟窟极走爵饧亢丽空谈快意快硬水泥匡革辽巢鳞鳍李斯狗枷每时每刻内燃机车捻挑瓶供谦语请吏屈蹇纫佩任重至远善照山陬勺口烧牛杀身报国沙石舍本逐末升阻比深谋远略沈正尸皮子顺路酸噎燧色泰靡屯驻纤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