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餧的意思、冻餧的详细解释
冻餧的解释
冻馁。《国语·齐语》:“君加惠臣,使不冻餧,则是君之惠也。”一本作“ 馁 ”。《吕氏春秋·慎人》:“其未遇时也,以其徒属堀地财,取水利,编蒲苇,结罘网,手足胼胝不居,然后免於冻餧之患。”《隶释·汉冀州刺史王纯碑》:“閔其粥糜冻餧之患。”
词语分解
- 冻的解释 冻 (凍) ò 液体或含水分的东西遇冷凝结:冻结。冻害。冻馁。 汤汁凝成的胶体:鱼冻。肉冻。 感到寒冷或受到寒冷:外面很冷,真冻得慌。防冻。冻伤。冻疮。 笔画数:; 部首:冫; 笔顺编号:
- 餧的解释 餧 è 同“喂”②③。 笔画数:; 部首:飠;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冻餧”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结合多个来源解析如下:
基本解释
冻餧(dòng wèi)由“冻”和“餧”两字组成:
- 冻:指寒冷至极,身体受冻。
- 餧:同“馁”,意为饥饿、无法饱食。
整体含义形容极度寒冷且饥饿的状态,既可指自然环境的严寒,也可比喻贫困潦倒的生活境遇。
详细解析
-
词源与用法
- 最早见于《国语·齐语》:“君加惠臣,使不冻餧,则是君之惠也。”,表示君主施恩使臣民免于饥寒。
- 《吕氏春秋·慎人》中描述贤者未遇明主时,需艰苦劳作“免於冻餧之患”,强调生存困境。
-
现代释义
- 作为形容词性成语,多用于书面或文学语境,如:“边塞将士常年在冻餧中戍守。”
- 部分文献(如《现代汉语词典》)未单独收录该词,可能因“冻馁”更常用,二者含义相通。
-
近义词与关联词
- 近义词:冻馁(更常见)、饥寒交迫。
- 相关词:冻瘃(冻疮)、冻害(自然灾害)等。
使用建议
- 文学创作:适合描述极端环境或贫困场景,增强画面感。
- 日常交流:因生僻性较高,可优先使用“冻馁”或“饥寒交迫”替代。
若需进一步考证古籍用例,可参考《国语》《吕氏春秋》等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冻餧(dòng wèi)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首组成。冻(dòng)是由 冫 部(bīng)以及 东 字旁(dōng)组成,餧(wèi)是由 饣 部(shí)以及 尉 字旁(wèi)组成。
冻餧这个词语的来源比较古老,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写法。在繁体字中,冻餧的写法分别是凍餧,但是发音和意思均相同。
在古时候,冻餧的写法也有所不同。凍在古代汉字中的写法是“几冬”,而餧则是由“食”和“尉”组成。这种写法多次修改后才演变成了现代的写法。
下面是一些关于冻餧的例句:
1. 这碗热气腾腾的冻餧是我的最爱。
2. 冬天里吃一碗热乎乎的冻餧,暖心又暖胃。
在冻餧这个词的基础上,可以组成其他词语,比如冻品、冻结、餧饱等。
冻餧的近义词可以包括冻得发硬、冰冷的食物等表达相似意思的词语。
相反地,冻餧的反义词可以是温暖的食物、未冻的食物等表达相反意思的词语。
以上就是关于冻餧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败国辨异采莲队敕勒敕准传役答救大陆桥运输登受钓人都漫返掌奉令腹心感荷隔墙诃斥荷粮画布互助组槚茶甲长角果疾驰解白景功精丽扣留蜡蜂乐居零担车马日事变麋舌内记室磐结偏心轮强记博闻青扈亲秩求职诠疏扫拂善才商赐赏意社会意识圣雄歙漆阿胶失涕试文陶气投传投间抵隙颓风噋噋托疾伟质先姑仙露邂逅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