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微与的意思、微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微与的解释

谓不应该这样。《礼记·檀弓下》:“ 曾子 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郑玄 注:“微,犹无也。无与,止其狂狷之辞。” 孔颖达 疏:“微与者,微,无也;与,语助。言饿者无得如是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微与”是一个较为古雅的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和权威辞书进行解释。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和古籍注疏的详细释义:


一、核心释义

“微与”指细微的给予或施与,强调动作的轻缓、谨慎或不显著。

例证:

《礼记·檀弓下》记载,齐国饥荒时,黔敖施舍食物,对饥饿者呼喝道:“嗟!来食!”(喂!来吃!)。饥饿者因态度轻慢而拒绝受食,最终饿死。曾子对此评论:

“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注:此处“微与”作感叹词,意为“不该如此啊!”引申为对轻慢施舍态度的批评。)


二、古代注疏中的阐释

  1. 郑玄注《礼记》:

    “微”犹“无”,“微与”即“勿尔”,意为“不要这样(施舍)”,强调施舍时应保有尊重。

  2. 清代王引之《经义述闻》:

    将“微”释为“非”,“微与”即“非与”(不该给予),批评黔敖的施舍方式不合礼义。


三、现代词典释义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收录“微与”词条:

微与(wēi yǔ):

  1. 谓不要施舍。
  2. 谓细小的恩惠。

    来源:《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四、使用场景

该词多出现于:

  1. 古籍解读:如《礼记》《论语》等涉及礼义道德的文本分析;
  2. 训诂学研究:作为古汉语虚词或感叹词的典型用例;
  3. 文化批评:引申讨论施舍者态度与受助者尊严的关系。

结论

“微与”的核心含义是对轻慢施舍行为的否定,强调给予需以尊重为前提。其现代价值在于警示:助人行为需兼顾方式与尊严,体现中华文化中“仁”与“礼”的统一。

权威参考来源:

  1. 《礼记·檀弓下》(中华书局点校本)
  2. 郑玄《礼记注》(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
  3. 王引之《经义述闻·礼记上》(中华书局影印本)
  4.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微与”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以下为综合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传统解释:指“不应该这样”,表示对某种行为或态度的否定()。

    • 语出《礼记·檀弓下》:“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郑玄注:“微,犹无也。无与,止其狂狷之辞。”
    • 此处的“微”通“无”,“与”为语助词,合意为“不应如此”。
  2. 现代引申义:个别资料提到“微小的差别或分歧”,但此解释未见于权威古籍,可能为现代语境下的衍生用法()。


二、结构与语义分析


三、使用场景

  1. 古代文献:多用于评价不合礼制的言行。
  2. 现代用法:极罕见,若需使用建议参考传统释义,避免混淆。

四、辨析

需注意:部分网络释义(如“微小差异”)缺乏古籍依据,建议以《礼记》等经典文献为准。

别人正在浏览...

巴哒白黑不分霸权缏子标的鼻道秉笔波峭除次蹙偪电激杜遏鹅行风清月朗耕耰沟满壕平狗男女鼓腹含哺故态鼓鼗衡道今回剧盗开戒亢节空姐狼贪莅国邻侧例赠笼禽龙跳虎伏鲁鱼陶阴忙忙迭迭拿下马旁寄棚杠裒整撒村沙犀射的折绵伸志矢心霜根松屑宿赋太亲翁泰乙谈不容口塘泥逃奔提单通谱嗢噦窝里翻物怪鲜芳笑调颉利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