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微與的意思、微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微與的解釋

謂不應該這樣。《禮記·檀弓下》:“ 曾子 聞之曰:‘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 鄭玄 注:“微,猶無也。無與,止其狂狷之辭。” 孔穎達 疏:“微與者,微,無也;與,語助。言餓者無得如是與!”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微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以下為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傳統解釋:指“不應該這樣”,表示對某種行為或态度的否定()。

    • 語出《禮記·檀弓下》:“曾子聞之曰:‘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鄭玄注:“微,猶無也。無與,止其狂狷之辭。”
    • 此處的“微”通“無”,“與”為語助詞,合意為“不應如此”。
  2. 現代引申義:個别資料提到“微小的差别或分歧”,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為現代語境下的衍生用法()。


二、結構與語義分析


三、使用場景

  1. 古代文獻:多用于評價不合禮制的言行。
  2. 現代用法:極罕見,若需使用建議參考傳統釋義,避免混淆。

四、辨析

需注意:部分網絡釋義(如“微小差異”)缺乏古籍依據,建議以《禮記》等經典文獻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微與

微與是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表示微小的差異或分歧。

拆分部首和筆畫

微:由“彳”(走之人)和“米”(稻谷)組成,共5畫。

與:由“又”(右手)和“丿”(斜線)組成,共3畫。

來源

《微與》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秦風》中,其中的一句“微我獨與”意為“微小的差異使我和你分離”。

繁體

繁體字“微”和“與”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關于“微與”的古代寫法無詳細記錄,但根據古代漢字的特點,可以推測其差異可能較大。

例句

他們之間隻是存在微與,沒有真正的分歧。

組詞

微不足道、與時俱進、與衆不同

近義詞

微小、微細、微小差異

反義詞

巨大、明顯、明确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