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不到一点踪迹和影子。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霍筠》:“ 宜春 、 蘂儿 ,渺无踪影。”亦作“ 渺无影踪 ”。 茅盾 《腐蚀·十一月十三日》:“睁大眼,惘然凝视屋角的鼠洞,努力追忆昨夜的颠倒迷梦,然而--已经渺无影踪。”
"渺无踪影"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是形容人或事物消失得无影无踪,完全找不到任何痕迹或线索。以下从词典释义、结构分析、语义特征和使用场景进行详细说明:
指事物彻底消失,踪迹全无,无法追寻。强调消失的彻底性和不可寻觅性。
本义为微小、遥远(《说文解字》:"渺,水长也"),引申为模糊不清、难以捉摸。
"无"表否定,"踪"指痕迹、踪迹,合指无痕迹可循。
原指物体投射的影像,此处喻指残留的迹象。
整体结构:通过"渺"强化"无踪影"的程度,构成递进式强调。
"至今渺无踪影,恐怕已被没收。" ——描述物件消失的不可追溯性。
"我走到河东,寻了一遍,总渺无踪影。" ——体现搜寻无果的无奈。
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912页。
商务印书馆官网(注:此为《现汉》官方介绍页)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第6卷第128页。
王力主编,商务印书馆,2005年,"渺"字条。
引用说明:本文释义综合《现代汉语词典》的权威定义,结合《汉语大词典》的语义分析,并援引经典文学作品佐证用法,确保解释的学术性与实用性统一。
“渺无踪影”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指完全看不到踪迹和影子,形容人或事物消失得彻底、无迹可寻。其近义词包括“无影无踪”“渺无影踪”。
与“渺无影踪”细微差异在于,后者更侧重“无影”的视觉层面,且含贬义倾向,而“渺无踪影”为中性表达。
白嚼蛆柏林墙变羽觱沸超声速池鱼之祸辞宠蹙金奠安电门雕绘地衣植物耳旁风讹语影带法挥房考繁芿繁俎焚化忿詈干刚革更罐车官当皓齿青蛾合乎黑泉河宗户口簿舰船今段雷打不动连天烽火鹭翿螺山卖油翁马生角默叹弄影劈心里破废钱伟长芹曝任待箬竹沙蚤审饰摄选侍子首途双弓舒泄讨开点挑针打眼铁心石肠啼唤梯山航海象齿乡官信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