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亡国的孑遗。 唐 韩愈 《曹成王碑》:“先王讨 蔡 ,实取 沔 蘄 安 黄 ,寄惠未亡。”
(2).旧指妇女的丈夫死后,丧服未满之时。 唐 白居易 《判得辛氏夫遇盗而死遂求杀盗者而为之妻或责其失贞行之节不伏》:“况居丧未卒,改适无文。苟失节於未亡,虽復仇而何有?”
(3).见“ 未亡人 ”。
未亡
“未亡”在现代汉语中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守寡的委婉表述
指丈夫去世后妻子尚未再嫁的状态,属书面化表达。如“未亡人”即寡妇的自称或他称,源自古代丧礼语境,强调生者与亡者的关联性。《汉语大词典》释为“旧时寡妇自称”,体现传统礼制对女性身份的定义。
引申的存续状态
在文学或历史语境中可泛指“尚未消亡”,如“文化未亡”喻指文明延续性。此用法需结合具体文本,现代汉语已较少独立使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指出其构词逻辑为“未”+“亡”,强调“存在状态的持续性”。
使用场景与演变
权威参考来源
(注:因词典在线版本需订阅访问,此处标注纸质版页码;公开网络资源如中国语言文字网(www.china-language.edu.cn)提供部分词条检索,但未亡释义需参考权威出版辞书。)
“未亡”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核心解释如下:
亡国孑遗
指国家灭亡后幸存的遗民。例如唐代韩愈《曹成王碑》中“寄惠未亡”即表达此意。
丧夫妇女的守丧期
旧时特指妇女在丈夫去世后,丧服未满的时期。如白居易判词中提到“苟失节於未亡”,即强调守丧期间的行为规范。
如需进一步探究古籍例句或文学用法,可参考《曹成王碑》、白居易判词等文献来源。
北狄边郊不托侈丽赤糜雠勘窜亡淡水养殖抖搂精神斗品唲齵翻环分付扶留睾甲灌滕鹤寿荒扰湖泽讲读简厚惊走鸡栖车酒窖酒緑灯红孔聃坤宅立场离错流泽洛桥盲流茫漠梅华面积鸟澜磐跱普洛前疾敲冰纸轻典青袅人形日知录神鼎圣鸟石筏事主受祜谇诟缩手缩脚添盐着醋天柱山抟结完逋文风不动五箭无辱小颗颗西风残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