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谦词。犹言不劳枉驾。《左传·昭公二年》:“非伉儷也,请君无辱。”《仪礼·士昏礼》:“凡行事必用昬昕,受诸禰庿。辞无不腆、无辱。” 郑玄 注:“主人不谢来辱。” 贾公彦 疏:“主人不谢来辱者,此亦是不为谦虚,教女正直之义也。”
(2).不受耻辱;不受侮辱。 汉 刘向 《说苑·敬慎》:“谚曰:‘诫无詬,思无辱。’夫不诫不思,而以存身全国者,亦难矣。”《三国志·魏志·何虁传》:“ 太祖 性严,掾属公事,往往加杖。 虁 常蓄毒药,誓死无辱,是以终不见及。”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唐昭宣帝三》:“﹝ 丁会 ﹞不北面以推戴弑君之贼,为佐命之勋臣,而身亦可以无辱矣。”
无辱,汉语复合词,由否定副词"无"与名词"辱"构成,其核心含义指"不蒙受羞辱"或"保持尊严不受损"。该词源出先秦典籍,在古今汉语中均有延续使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维度:
一、字义溯源 "无"作副词表否定,《说文解字》释为"亡也"(《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版);"辱"本义指耕作误时,《说文》注"耻也,从寸在辰下",引申为羞辱之义(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说文解字注》)。二字组合形成"没有耻辱"的互文关系。
二、语境释义
三、应用范畴 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境,常见于: • 外交辞令:"两国相交,无辱使命" • 道德训诫:"修身以无辱" • 文学描写:"冰心玉壶,清白无辱"
四、权威文献佐证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无辱"列为书面语词条;《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并引《吕氏春秋》用例(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年版)。北京大学CCL语料库显示,该词在1946-2009年间共出现57次,多用于政论及历史题材文本。
“无辱”一词在汉语中有两层主要含义,结合权威文献和用法示例如下:
谦辞
不受耻辱
如需进一步了解文献原文或具体语境,可参考《左传》《说苑》等古籍记载。
膀臂卑弊簿籍不惹眼不修小节仓储朝苑承用大壤磴栈法书帖根极关人诡设洪沟怀抱儿患咎户止犍椎进谗害贤缉熙娟巧口讲手画宽粹愧怍懒虫两得令鼓龙睡鸬鹚船门斗名医奶娘牛渚怪盘坝盘香遣谪七律青词勤勩日全食山国事奉诗骨拾括市邑所天台臣贪财慕势堂案天阉亭亭秀秀通帛完粹为非作歹畏肃问安温纯小洁衺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