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楛矢的意思、楛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楛矢的解释

[the arrow made of thorn] 用楛木做杆的箭

楛矢东来。——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详细解释

以楛木做杆的箭。《国语·鲁语下》:“有隼集于 陈侯 之庭而死,楛矢贯之。” 三国 魏 曹植 《白马篇》:“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旧五代史·外国传二·黑水靺鞨》:“ 黑水 靺鞨 ,其俗皆编髮。性凶悍……兵器有角弓楛矢。”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有古 肃慎氏 之国”自注:“ 肃慎国 在今 辽东 吉林 寧古塔 地, 肃慎 即 女真 之转音,楛矢肇骑射之本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楛矢"是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特殊箭矢,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一、词义分解 "楛"读作hù时,《说文解字》释为"木也",指荆类植物(《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其茎干坚韧,适合作箭杆。"矢"即箭,《周礼·夏官》郑玄注:"矢,箭也",特指以竹木为杆的远射兵器。

二、器物特征 楛矢是以楛木为箭杆、配石镞的复合武器,常见于先秦时期。据《国语·鲁语下》记载,孔子辨肃慎氏贡矢时描述:"楛矢贯之,石砮其长尺有咫",说明其典型形制为三尺楛木箭杆配八寸石制箭头,这种组合符合东北亚少数民族的制箭传统(《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

三、文化象征 在《后汉书·东夷传》中,楛矢作为肃慎族"贡矢"被多次提及,成为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政治从属关系的物证。孔子鉴定陈国府库所藏楛矢时,强调"肃慎氏之贡矢也。先王欲昭其令德之致远也",揭示其承载的"柔远能迩"政治理念(《史记·孔子世家》中华书局,1959年版)。

该武器因材质特殊,在《艺文类聚·武部》中被归为"方物兵器",其制作技艺被《考工记》列为"百工之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代工匠对材料性能的深刻认知。

网络扩展解释

“楛矢”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如下:

1.基本释义

楛矢指用楛木(一种坚韧的木材)制成的箭杆的箭。其名称来源于材质和用途的结合,常见于古代北方民族(如肃慎氏、黑水靺鞨等)的兵器中,具有较高的耐用性和杀伤力。

2.历史与文化背景

3.形制与特点

根据记载,楛矢的箭杆长一尺八寸(约合现代56厘米),箭头多用石材或金属制成,适合远距离狩猎或作战。

4.文学与衍生意义

在文学作品中,楛矢常被用来表现勇武或边疆风貌。例如曹植《白马篇》中“楛矢何参差”一句,借箭矢的参差排列烘托战士的英姿。

5.注意点

如需更全面的文献原文或考古资料,可参考《国语》《旧五代史》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挨也襃姒鞭长驾远辨眼竝世博艺麤相倒凤颠鸾定正额漕贩商犯岁燔瘗抚案富而好礼高碳钢旱季涵亮红亭豢豹唤问觳力昏惰昏夙交子务禁脔酒令开采伉偶浪子车雷师雷桐料斗李何王李路旁卖淫懋庸媒进靡薄昵依偏乡僻壤泼贱仆区轻工业请谢券契却奁睿绪诗牢试舌世异时移四清四筵燧皇铁树緼枲无动为大下笔夏子淅冽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