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威命的意思、威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威命的解释

(1).指军令,政令。《书·胤征》:“尔众士同力王室,尚弼予钦承天子威命。”《逸周书·商誓》:“王曰:‘嗟!尔众,予言若敢顾天命,予来致上帝之威命明罚,今惟新誥命。’”

(2).犹威信,威望。《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帅贱而不能整,无大威命, 楚 可败也。”

(3).犹威权。谓权力威势。《宋书·天文志二》:“是时 长沙王 擅权,后 成都 、 河间 、 东海 又迭专威命,是其应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威命是汉语中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复合词,由“威”(权威、威严)与“命”(命令、指令)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代以权威力量支撑的命令或法令。以下从三方面解析:

一、词义分解

“威”字在《说文解字》中被释为“畏也”,引申为震慑之力;《汉语大词典》进一步指出,“命”在古汉语中多用于君主或上级的强制性指令。二者结合后,“威命”特指通过威严或权力下达的不可违抗的指令,常见于古代政令、军事调度或宗法制度中。例如《后汉书·窦融传》载“威命临之”,即强调以权威施令的统治手段。

二、文献用例

  1. 历史典籍:如《左传·昭公十五年》记载“以威命讨诸侯”,此处凸显通过权威法令约束诸侯的政治形态。
  2. 文学语境: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田七郎》中“县令威命,差役不敢怠”,展现官府权威对基层的强制性支配。

三、语义关联

近义词如“敕令”“严命”均含强制属性,但“威命”更侧重权威来源的不可置疑性;反义词如“谏言”“恳请”则体现非强制性提议。现代汉语中该词使用频率降低,多出现于历史研究或仿古文体中。

以上释义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03年版)等权威辞书,并援引《左传》《后汉书》等典籍书证。

网络扩展解释

“威命”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综合古典文献和权威解释如下:

  1. 军令、政令
    指统治者或权力机构颁布的强制性命令,常见于古代文献。例如《尚书·胤征》中“尔众士同力王室,尚弼予钦承天子威命”,强调对天子政令的遵从。另《逸周书·商誓》提到“上帝之威命明罚”,进一步体现其与权威法令的关联。

  2. 威信与威望
    表示因权力或能力而产生的震慑力和公信力。如《左传·昭公二十三年》记载“帅贱而不能整,无大威命”,指出将领缺乏威望会导致失败。

  3. 权力与威势
    强调对局势的掌控力,如《宋书·天文志二》提到“长沙王擅权”时的“威命”失衡,暗指权力斗争中的强势地位。

补充说明
该词多用于古典语境,现代使用较少。其核心围绕“威”(权威、震慑)与“命”(命令、权力)的结合,体现自上而下的统治或管理力量。如需更详细例证,可参考《尚书》《左传》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白日衣绣伴送八珍主人被褐怀珠闭固宾故补缀乾坤曹掾潮动朝三暮四车厂迟徐淡饭黄齑东轩斗夫断子绝孙对针放射性犯土禁感导沟渎光训关键鬼门关汗牛貉子狠切吼咤惊心动魄金人缄口进荣退辱遽惶考楚俪走穆桂英难舍鸟彝判死潜图问鼎青龙幡曲录木髯公人口构成三一律上宅哨官省烦从简神鸡童神祗施设双曲线水引馎饦蜀锦吴绫太一余粮挞胫停闭土骨文牍主义献给协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