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翫谑的意思、翫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翫谑的解釋

猶戲谑。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事部四》:“ 盧質 字 子徵 ,性好翫謔,為 莊宗 管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翫谑是一個文言色彩濃厚的漢語詞彙,由“翫”與“谑”二字複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以輕慢、戲弄的态度開玩笑,常帶有不莊重或放縱的意味。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字義分解

  1. 翫 (wán)

    通“玩”,本義為習熟、反複研習(《說文解字》:“翫,習厭也”),後引申為因熟悉而生輕慢之心,如“翫忽職守”。在“翫谑”中,側重輕慢、不經心的态度。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

  2. 谑 (xuè)

    指戲言、玩笑(《說文解字》:“谑,戲也”),但隱含過度或失禮的調笑,如“谑而不虐”(玩笑而不刻薄)。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

二字組合後,“翫谑”強調以輕浮之心行戲弄之事,區别于單純的幽默或調侃。


二、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釋為:“輕慢戲弄。” 例證引清代黃宗羲《陳葦庵年伯詩序》:“餘雖老而失學,然不敢以翫谑之語,入筆劄以欺先生。”

    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未直接收錄“翫谑”,但“谑”字條注明:“開玩笑:戲谑|諧谑|谑稱。”其貶義語境與“翫谑”的輕慢義相通。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6年)。

  3.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指出“翫”有“習慣而不重視”義,“谑”含“嘲弄”義,複合詞多用于批評言行失當。

    來源:王力等《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2005年)。


三、使用場景與語義傾向


四、經典用例

  1. 《南史·卷八十·賊臣傳》

    “(侯景)翫谑宸極,狐媚宮闱。”

    釋義:輕慢戲弄皇權,以媚态迷惑後宮。

    來源:李延壽《南史》(中華書局,1975年)。

  2. 清代黃宗羲《陳葦庵年伯詩序》

    “不敢以翫谑之語,入筆劄以欺先生。”

    釋義:不敢用輕慢戲弄的文字寫入書信欺騙尊長。

    來源:黃宗羲《南雷文定》(中華書局,1985年影印本)。


五、語義演變

唐宋後,“翫”漸被“玩”取代,“翫谑”使用減少。現代漢語中,其義由“戲弄”“亵玩”等詞繼承,但古語的莊重批判性減弱。

“翫谑”是具貶義的文言詞,形容因輕慢而戲谑他人,反映古代對禮節的嚴格規範。其釋義需結合尊卑語境理解,現代使用需注意場合以避免歧義。

網絡擴展解釋

“翫谑”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由“翫”和“谑”二字組成,需拆解分析:

  1. 翫(wán)
    本義為“習慣、習以為常”,後引申為“玩弄、戲弄”,如《左傳》中“翫歲而愒日”指虛度光陰。古時常與“玩”通假,但更強調帶有輕慢态度的行為。

  2. 谑(xuè)
    指用言語開玩笑,如《詩經·鄭風》中“善戲谑兮,不為虐兮”,形容幽默而不失分寸的調侃。

組合含義
“翫谑”可理解為帶有戲弄或輕慢态度的玩笑,可能用于描述不莊重的調笑行為。但需注意:

若您有具體出處或例句,可提供以便更精準解讀。

别人正在浏覽...

寶翫閉門卻掃並列不勝其苦不在行菜肴彩舟程邃重床疊屋川地旦過寮地覆天翻氐酋洞達斷離對月惡衣菲食飛逝奉攀風鵬封貯高祖王父溝渠寡德骨軟斤麻滑跌豭狗兼假健壯教長記存解倦霁顔沮動锔碗兒的扛半拉子活口呆目鈍臉黃肌瘦麟經螺首每日電訊報密遊峭鲠三劍勺子雙井説親四海九州驷駵泰河檀龛推故退讓賢路讬乘後車亡是叟挽須委碎五教霧縷翔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