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妄言的意思、妄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妄言的解释

(1).谬说。《管子·山至数》:“不通於轻重,谓之妄言。”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中》:“皇家撰《晋史》,多取此书。遂採 康王 之妄言,违 孝标 之正説。”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尊称圣人,自谓教主,而犹为是妄言。”

(2).指谎言,假话。《史记·东越列传》:“ 餘善 刻‘武帝’璽自立。诈其民,为妄言。”《北齐书·孝昭帝纪》:“陛下昔见 文宣 以马鞭挞人,常以为非,而今行之,非妄言耶?” 宋 苏轼 《和子由次月中梳头韵》:“从来白髮有公道,始信丹经非妄言。”

(3).胡说;随便说说。《史记·项羽本纪》:“ 籍 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 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后汉书·方术传下·王真》:“﹝ 郝孟节 ﹞为人质谨不妄言,似士君子。”《红楼梦》第八六回:“那小廝道:‘这个没听见大爷説,小的不敢妄言。’” 鲁迅 《准风月谈·偶成》:“那边妄言,这边妄听。”

(4).指诅咒,漫骂。《史记·五宗世家》:“而又信巫祝,使人祷祠妄言。”《史记·大宛列传》:“ 汉 使怒,妄言,椎金马而去。”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駡詈。”

(5).佛教十恶之一。《无量寿经》下:“妄言綺语。”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妄言”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虚妄不实的言论
    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谬论、谎言或假话。例如《史记》中记载“诈其民,为妄言”(),强调用虚假言论欺骗他人。在苏轼的诗中,“始信丹经非妄言”也暗指对不实之说的否定()。

  2. 随意或不负责任地说话
    表示信口开河、未经思考的言论。如《后汉书》提到“为人质谨不妄言”,形容人言行谨慎()。

二、历史文献中的用例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四、现代用法与造句

现代汉语中,“妄言”多用于批评缺乏依据的言论。例如:

“妄言”既指内容虚假的言论,也包含随意、轻率的表达方式。其内涵在历史文献和现代语境中均有体现,需结合具体情境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妄言

妄言是一个汉字词语,常用于描述虚假、荒谬、毫无根据的言语。该词由“妄”和“言”两个部分构成,分别表示不切实际、荒唐和言语、说话之意。妄言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言辞无凭、说话毫无根据。

拆分部首和笔画

妄言的部首为女,表示与女性相关的概念。妄言的部首笔画为亅。妄言总共有11个笔画,其中妄为7画,言为4画。

来源和繁体

妄言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德充符》一文中,文中描述了人们过度迷信神灵而进行虚假言辞的情况。这个词汇在古代的书籍中出现频率较高。妄言的繁体形式为「妄言」,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妄言的汉字写法和现代稍有不同。妄字的古代写法为「亡」和「亡」的结合,表示思想或言语偏离正道。而言字的古代写法为「訁」,表示言语、说话之意。古代的妄言写法在现代已不再使用,现代统一使用「妄言」。

例句

1. 他口才了得,但常常妄言,缺乏真实的依据。

2. 这个谣言完全是妄言,大家不要被蒙蔽。

组词

1. 妄想:不切实际的想法或幻想。

2. 妄自尊大:自以为了不起,但实际上没有什么实力或才能。

近义词

1. 虚假:不真实、不实在的。

2. 荒谬:不合常理、荒唐可笑的。

反义词

真言:真实、有实据的言辞。

别人正在浏览...

白漠辨秩孛孛丁不可胜数不入眼不识不知布衣粝食綢缎赐顾辞活戴悦点指画字斗臣鹅鞴芳花贩粜飞天夜叉风霜雨雪扶风浮累高阙衡桂悔怒疾耕羁縻州进本金粟纸酒炙季叶絶壁惧服客将狂兴枯霜力挫伶俐乖巧灵通轮镳妈拉巴子密深跑了和尚跑不了庙缾沈簪折鞘段请将不如激将綦毋三辞舐痔疏方属玉观随珠胎蚌踏谣甜蜜唾洟文牍主义五湖心五驭贤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