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处方;开药方。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次嫂 樊氏 ,因疾失明,医人疏方,须蚺蛇胆,而寻求备至,无由得之。”
“疏方”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种含义: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现代词典解释,可参考《搜神记》或《汉语大词典》相关条目。
《疏方》是个中国汉字词语,它通常指的是一种草药方剂的处理方法。疏方意指通过草药的疏散作用,调理人体内脏功能,达到治疗疾病、调理身体的目的。
疏方的部首是“疒”(病字旁),它表示和疾病相关。疏方的总笔画数为11,其中疒部4画,方部7画。
疏方这个词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异法方宜论》。它是古代医家在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种草药处理方法,用于处理体内湿热、淤血等问题。
疏方的繁体写法为「疏方」,没有太多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通常会有一些差异,疏方在古代常常写作「疎方」或「疏坊」,但意义并未改变。
1. 医生给他开了一副疏方,帮助他调理脾胃功能。
2. 这位中医师擅长使用疏方,治疗了许多慢性病患者。
疏方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成为相关词汇,例如:
1. 疏方医药:指使用草药进行治疗和调理的医学方法。
2. 疏方经验:指医生或患者在实践中总结得出的关于疏方的经验和方法。
疏方的近义词可以是疏散法、疏通法,因为它们都指向通过调理草药达到疏通人体功能的方法。
疏方的反义词可以是收方、密方,因为收方和密方通常指的是一种草药方剂的浓缩和收敛处理方法。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