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盟津的意思、盟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盟津的解释

即 孟津 。古 黄河 渡口名。在今 河南省 孟津县 东北、 孟县 西南。相传 周武王 伐 纣 ,八百诸侯在此不期而盟会,并由此渡 黄河 。历代以为会盟兴兵的要地。《竹书纪年》卷上:“ 周 师渡 盟津 而还。”《史记·周本纪》:“诸侯不期而会 盟津 者八百诸侯。” 三国 魏 曹操 《蒿里行》:“ 关 东有义士,兴兵讨羣凶;初期会 盟津 ,乃心在 咸阳 。”《旧唐书·李密传》:“﹝ 李密 ﹞呼 高祖 为兄,请合从以灭 隋 ,大略云欲与 高祖 为 盟津 之会。”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盟津是古代黄河重要渡口名,今称“孟津”,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其名称来源与历史事件密切相关,具体释义如下:

一、字源与本义

“盟津”由“盟”与“津”组合而成:

二、历史典故

据《尚书·周书·泰誓》记载,周武王率军东进,与八百诸侯在盟津会师并誓师伐纣:“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此事件标志着商周政权更迭的关键节点,赋予“盟津”特殊历史意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亦载:“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印证其作为军事同盟地的地位。

三、地理沿革

盟津因地处黄河孟津渡而得名:

四、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盟津”主要用于:

  1. 历史文献:特指武王伐纣会盟地(例:《资治通鉴》)。
  2. 诗词典故:如李白《赠张相镐》“誓欲斩鲸鲵,澄清盟津水”,借古喻今。
  3. 地名溯源:作为“孟津”的古称,见于地方志及考古研究。

权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盟津”是古代黄河的重要渡口,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东北部。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地理位置与名称演变
“盟津”古称“孟津”,是黄河中游的关键渡口,地处洛阳盆地北侧。因周武王伐纣时在此与八百诸侯会盟而得名“盟津”,后谐音演变为“孟津”()。

2. 历史典故
公元前1048年,周武王在此集结诸侯,举行“盟津之誓”,成为灭商前的军事动员标志()。《史记》记载“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印证其作为战略要地的地位。

3. 军事与战略意义

4. 文化地位
孟津有“六朝帝京”之称,是河洛文化核心区,现存龙马负图寺、汉魏洛阳故城等遗迹()。

总结
“盟津”既是地理标志,也是历史事件的象征,承载着古代军事盟约、政权更迭的文化记忆。现代孟津区仍保留相关地名与会盟镇等历史痕迹。

别人正在浏览...

败火白虏萹豆兵堠箅子伯鸾德耀采艾饬知輲轮憷头醋栗单绪倒绷孩儿顿息夺胆阸限丰末風翔風馭焚香顶礼伏辕鬼头靶法刀国风过阴人涵涵寒种号簿黑泉绛府娇娇女戒厉厥逆旷瞻霖铃买菜求益买私茂烈谟勋木李耐心耐意飘邈撇嘴葡萄褐芡实埽眉才子生来死去舌人四营松穣缩银甜软同归于尽同音共律忳挚托国拖延微画巍峻闻识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