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罔民的意思、罔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罔民的解释

欺骗陷害百姓。《孟子·梁惠王上》:“及陷於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赵岐 注:“是由张罗罔以罔民者也。”《汉书·刑法志》:“且除肉刑者,本欲以全民也;今去髡钳一等,转而入於大辟:以死罔民,失本惠矣。” 明 刘基 《玉兔泉铭序》:“夫 檜 之罔民设诈,岂下於 高莽 哉!” 清 顾炎武 《日知录·钱法之变》:“然今日行之,不免更为罔民之事。”一说,犹无民。 清 俞樾 《群经平议·孟子一》“是罔民也”:“此罔字当训为无……是罔民也,犹言是无民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罔民”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深度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罔”与“民”两部分进行解析:

  1. 字义溯源

    “罔”通“網(网)”,原指渔猎工具,《汉语大词典》载其本义为“用绳索编织的捕猎器具”,后引申为“欺骗、蒙蔽”,如《论语·雍也》中“罔之生也幸而免”即用此意。“民”指百姓、民众,属于社会基础群体。

  2. 词义内涵

    “罔民”最早见于《孟子·梁惠王上》:“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朱熹《四书章句集注》释为“设网罗以害民”,强调统治者以权谋私、欺骗压迫百姓的行为。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指通过法律或权术愚弄、陷害民众,如宋代王应麟《困学纪闻》评述秦法“罔民之术密矣”。

  3. 现代语义延伸

    在当代语境中,“罔民”一词仍保留“忽视民众权益”“欺瞒社会大众”的批判性含义。例如学者黄朴民在《先秦政治思想史》中指出:“‘罔民’现象本质是对公权力的滥用”。

文献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罔民”是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不同角度解析,需结合文献语境综合理解:

1.核心含义:欺骗陷害百姓

2.次要解读:无视或失去民心

3.词源与引申

在多数古籍语境中,“罔民”更侧重统治者以权术陷害百姓的贬义,需结合具体文本判断。例如孟子使用时,强调政策失当导致民众被迫犯罪,属于主动的“设网”行为。

别人正在浏览...

矮人看戏扒伏保信表圣不逮养朝天一炷香处势亶亶得气电铃典重地球东头供奉独丁多财善贾夺席恩霈发电量废去该兼改居膏糜槅子管闭冠世诡和麾扫猳国醮台景望惧讋开例柳牀禄籍辘辘罗绮驴唇马嘴谩语駡题默示目击耳闻匏陶倾佩氍毹如牛负重撒拨删缉生期圣蜕説山黍餹宿奸天墬天弓铁斗子抟土作人袜带仙狐侠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