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the Earth;the globe] 人类所居住的这个行星,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4960万公里,在行星中排第三位,它的赤道半径为6378.2公里,其大小在行星中列第五位
(2) [world]∶指全世界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亦作“ 地毬 ”。太阳系中接近太阳的第三颗行星,形状象球而略扁,周围有大气层包围着,表面是陆地和海洋,有人类和动植物生存。 清 王韬 《答强弱论》:“今而知地毬之永,大抵不过一万二千年而已……顾虚空界中非止一地毬也。”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谈地球各国之幅员者,向以 俄国 第一, 英国 第二, 中国 第三, 美国 第四, 巴西 第五。” 冯雪峰 《寓言·鸟和山林的大火》:“地面也毕毕卜卜地响着,好象地球也在破裂。”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地球汉语 快速查询。
“地球”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核心含义:
天文学定义
指太阳系中由内至外的第三颗行星,形成于约45.4亿年前,主要由硅酸盐岩石和金属构成。其显著特征包括:
地质结构
由地核(液态外核+固态内核)、地幔(上地幔和下地幔)、地壳三部分组成。板块构造运动以每年1-10厘米速度移动,引发地震、火山等现象。大气层按高度分为对流层、平流层等五层,其中臭氧层能阻挡紫外线。
生态与人类文明
拥有碳基生命所需的氮-氧大气层,生态系统包含约870万物种。人类文明在此发展出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人口约80亿,形成了复杂的文化、科技和社会体系。
文化引申义
该词古汉语原指“土地”,明代传教士利玛窦将拉丁语"Terra"译为“地球”后获得现代行星含义。其英文名"Earth"源自古英语"eorþe",本义为“土壤”。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