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地球的意思、地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地球的解释

(1) [the Earth;the globe] 人类所居住的这个行星,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4960万公里,在行星中排第三位,它的赤道半径为6378.2公里,其大小在行星中列第五位

(2) [world]∶指全世界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详细解释

亦作“ 地毬 ”。太阳系中接近太阳的第三颗行星,形状象球而略扁,周围有大气层包围着,表面是陆地和海洋,有人类和动植物生存。 清 王韬 《答强弱论》:“今而知地毬之永,大抵不过一万二千年而已……顾虚空界中非止一地毬也。”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谈地球各国之幅员者,向以 俄国 第一, 英国 第二, 中国 第三, 美国 第四, 巴西 第五。” 冯雪峰 《寓言·鸟和山林的大火》:“地面也毕毕卜卜地响着,好象地球也在破裂。”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地球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地球(dì qiú)是太阳系中由内及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人类已知的唯一孕育和支持生命的天体。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定义,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维度:


一、汉语词典释义

  1. 天体属性

    指宇宙中围绕太阳运转的球形天体,属于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表面覆盖液态水与大气层,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其词源可追溯至古代“天圆地方”认知演变后对大地形态的科学描述。

    示例: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约为365.25天。”

  2. 人类生存空间

    代指人类及所有已知生物赖以生存的星球,包含陆地、海洋、大气等自然系统构成的整体生态环境。

    示例: “保护地球环境已成为全球共识。”


二、科学属性延伸释义

  1. 物理特征

    • 形状:近似椭球体,赤道半径约6378公里,极半径约6357公里(扁率约1/298)。
    • 结构:分地壳、地幔、外核、内核四层,地壳平均厚度约17公里。
    • 运动:自转周期约23小时56分,公转轨道半长轴约1.5亿公里(1天文单位)。
  2. 生命支持系统

    • 大气组成:氮气(78%)、氧气(21%)及微量气体,臭氧层吸收有害紫外线。
    • 水圈分布:地表71%被海洋覆盖,淡水仅占总水量2.5%。
    • 磁场保护:地磁场偏转太阳风,维持大气稳定性。

三、文化与社会象征

在汉语语境中,“地球”常隐喻人类命运共同体,如“地球村”指代全球化背景下紧密关联的世界。该用法见于20世纪后期社会学论述,强调资源共治与可持续发展责任。


权威参考资料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 查看词条
  2. 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大辞典》,地质出版社,2005. 术语定义
  3. 中国自然资源部《地球系统白皮书》,2023. 数据来源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行星科学报告》,2022. 生态分析
  5. 《全球化语境下的生态伦理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文化阐释

网络扩展解释

“地球”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核心含义:

  1. 天文学定义
    指太阳系中由内至外的第三颗行星,形成于约45.4亿年前,主要由硅酸盐岩石和金属构成。其显著特征包括:

    • 赤道半径约6,378公里,两极稍扁的椭球体
    • 表面71%被液态水覆盖,是已知唯一有稳定液态水的行星
    • 唯一确认存在生命的星球,生物圈涵盖地表、海洋和大气
  2. 地质结构
    由地核(液态外核+固态内核)、地幔(上地幔和下地幔)、地壳三部分组成。板块构造运动以每年1-10厘米速度移动,引发地震、火山等现象。大气层按高度分为对流层、平流层等五层,其中臭氧层能阻挡紫外线。

  3. 生态与人类文明
    拥有碳基生命所需的氮-氧大气层,生态系统包含约870万物种。人类文明在此发展出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人口约80亿,形成了复杂的文化、科技和社会体系。

  4. 文化引申义

    • 口语中代指世界(如“走遍地球”)
    • 环保语境象征生态系统(如“保护地球”)
    • 科幻作品中常作为人类文明的母星符号

该词古汉语原指“土地”,明代传教士利玛窦将拉丁语"Terra"译为“地球”后获得现代行星含义。其英文名"Earth"源自古英语"eorþe",本义为“土壤”。

别人正在浏览...

懊恼曲八节风班生长安棋局长德剗却逞博棰损丛脞凑搭错手砀基弹爵盗辞癫眩都柏林防微杜衅凤凰于飞腹议该班寡气焦土急潮决克科头圆子扣浪廓周劳心乐此不倦辽衽离坼轮车鞔革棉猴民役男孩儿纳污藏秽攀留搒挞噗里噗通钤压琼卮冗将如雨三高射书饰棺豕祸蜀石岁籥锁印苏辛填列枉道事人丸散委委佗佗无丁字无地自处响答影随相知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