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茂盛貌;重迭貌。《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有桑树高五尺餘,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 唐 陈陶 《涂山怀古》诗:“当时执圭处,佳气仍童童。” 宋 陆游 《云童童行》:“云童童,挟雨来。” 清 袁枚 《题江天云树图》诗:“ 越王 城下树,童童千扶桑。”
(2).光秃貌。 汉 苏武 《答李陵》诗:“童童孤生柳,寄根河水泥。” 宋 梅尧臣 《杨公蕴之革亭宰》诗:“今生拗都尽,秃株立童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董生》:“髀肉如脂,尻骨童童。” 何垠 注:“童童,秃也。”
“童童”一词的含义可从古义与现代用法两个维度解析,具体如下:
茂盛或重叠之貌
常见于古籍,形容树木枝叶繁密、形态饱满。例如《三国志·蜀书》中“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以桑树茂盛之态比喻车盖的轮廓。唐代陈陶诗句“佳气仍童童”亦延续此意。
光秃无枝叶
用于描述植物无枝叶或山岭无草木的状态。如汉代苏武诗句“童童孤生柳”,指孤柳无枝叶;《说文解字》中“童”字本义亦含“秃顶”之意(如“头童齿豁”)。
形容儿童纯真可爱
作为形容词,多用于描述孩童的天真烂漫,或成年人保持的纯真心态,如“童童的笑容”。
常见人名(尤其女性)
因“童”字本义与孩童相关,叠字“童童”常被用作名字,寓意单纯、快乐,且发音简洁清新。
需注意古义中“茂盛”与“光秃”的相反含义,实际使用需结合语境。例如“童童如车盖”指向繁茂,而“童童孤柳”则强调孤零无叶。现代用法多与“儿童”关联,弱化了自然景象的描写。
建议参考权威词典(如汉典、新华字典) 以获取更精准的释义。
童童:意思及拆分部首和笔画
童童(tóngtóng)是一个常见的汉字,它的意思是指年幼的孩子。
童童的拆分部首是“竹”和“子”,其中“竹”是左边的部首,而“子”是右边的部首。
童童的笔画数目为9画。
来源
童童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甲骨文时期,其形状与现在基本相似,只是书写方式有所不同。
繁体
在繁体字中,童童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的汉字书写中,童童的形态稍有不同。它的左边部首“竹”更加简化,仅保留了竖线,而右边的部首“子”书写方式和现代相同。
例句
1. 这个幼儿园里有很多可爱的童童。
2. 童童们在操场上玩得很开心。
组词
1. 童心:指纯真善良、不受世俗习气影响的心灵。
2. 童话:指用来讲述给儿童听的故事,通常具有幻想、奇异的情节。
近义词
1. 孩童:指年幼的孩子。
2. 儿童:指未成年人。
反义词
1. 成人:指已经长大成人的人。
2. 老人:指年纪较大的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