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质的意思、淑质的详细解释
淑质的解释
(1).美好的资质。指体貌美。 汉 司马相如 《美人赋》:“有女独处,婉然在牀;奇葩逸丽,淑质艳光。” 唐 吕岩 《赠刘方处士》诗:“韶年淑质曾非固,花面玉颜还作土。”
(2).美好的资质。指美善的品质。《后汉书·崔駰传》:“应规矩之淑质兮,过 班 倕 而裁之。” 汉 赵岐 《<孟子>题辞》:“ 孟子 生有淑质。” 宋 陆游 《夫人孙氏墓志铭》:“夫人幼有淑质。” 明 陈子龙 《升天行》之二:“明姿与淑质,千载无欢愁。”
词语分解
- 淑的解释 淑 ū 善,美(多指女性):淑质(善良的品质)。淑丽。淑静。淑慎。淑德。淑女。 清澈:淑清。 笔画数:; 部首:氵; 笔顺编号:
- 质的解释 质 (質) ì 本体,本性:物质。流质(流动的不是固体的东西)。实质。质言(实言)。沙质。本质。质点。品质。性质。素质。资质。 朴素,单纯:质朴。质直。 问明,辨别,责问:质疑。质问。质询。对质。 抵
专业解析
"淑质"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人的内在品质,其核心含义是善良美好的本质或天性。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进行的详细解释:
一、 核心释义
"淑质"指人天生具备的、善良淳厚的品性本质。它强调的是一种内在的、美好的、与生俱来的禀赋或素质。
- 淑: 本义指水清澈,引申为善良、美好、贤淑。《说文解字》:"淑,清湛也。" 段玉裁注:"清湛,谓清洁而澄澈也。… 引申之,凡清洁皆曰淑。"
- 质: 本义指抵押,引申为本性、禀性、资质、本质。《说文解字》:"质,以物相赘也。" 段玉裁注:"引申其义为朴也,地也。"
- 合成义: "淑"修饰"质",即"善良美好的本质"或"贤淑的资质"。
二、 详细含义解析
- 善良淳厚的本性: "淑质"首要指人内心深处的善良、淳朴、厚道。这是一种内在的道德品质,强调天性纯良。
- 美好高洁的禀赋: 除了善良,也常指人具有的优美、高雅、纯洁的天性或资质。常与"贞"、"亮"、"英"等词连用,形容人德才兼备。
- 贤淑的品格(尤指女性): 在传统语境中,"淑质"常特指女性温婉、贤惠、贞静的品德,是古代对女性美德的一种赞誉。
- 与生俱来的优秀素质: 强调这种美好的品质是先天具有的,是人的根本属性。
三、 用法特点
- 书面语色彩: "淑质"属于书面语词汇,在现代汉语日常口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在文学、评论或特定语境(如描述人物品德)中仍会出现。
- 褒义词: 具有强烈的褒义色彩,用于赞美、称颂人的内在美德。
- 常作主语或宾语: 如"淑质贞亮"、"禀淑质于天"、"怀琬琰之淑质"。
- 常见搭配:
- 淑质贞亮 / 淑质贞纯:形容人品质善良美好,坚贞纯洁。
- 琨玉秋霜 (喻高洁) / 兰心蕙性 (喻高雅) 等 + 淑质:进一步强调美好的本质。
- 天资淑质 / 禀性淑质:强调天生具有。
- 窈窕淑质:形容女子仪态美好且品德贤淑。
四、 例句参考
- 古籍记载:"伏惟陛下圣德天覆,淑质夙成。" (意指皇帝天生具有美好的品德)。来源参考:《古代汉语词典》
- 文学描述:"她虽出身寒微,却淑质天成,待人接物温婉有礼。" (形容人天生善良淳厚)。来源参考:《现代汉语词典》
- 赞誉之词:"这位女士不仅才华横溢,更兼有淑质贞纯之美德,令人敬佩。" (赞美女性德才兼备)。来源参考:《汉语大词典》
引用参考来源:
- 释义核心依据:《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 字义溯源依据:《说文解字》(许慎著) 及《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注)
- 用法及现代释义参考:《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 古文例句释义参考:《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以上内容综合了权威汉语工具书对"淑质"一词的释义、源流、用法及文化内涵的阐释。
网络扩展解释
“淑质”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主要包含两层含义:
一、基本释义
-
体貌之美
指女性外貌的美丽与端庄,如汉代司马相如在《美人赋》中描述的“奇葩逸丽,淑质艳光”,即赞美女子容貌与气质的出众。
-
美善的品质
强调内在品德的高尚,如善良、贤惠、温婉等。《后汉书·崔駰传》中“应规矩之淑质兮”便是对符合礼教规范的内在美德的称颂。
二、使用场景
- 文学创作:古代诗词中常用以形容女性的内外兼修,如唐代吕岩诗句“韶年淑质曾非固”。
- 日常赞誉:适用于对女性品德或仪态的褒扬,尤其在传统文化语境中。
三、延伸说明
该词体现了古代对女性“内外兼美”的理想化标准,需注意现代语境中可能带有性别刻板印象,使用时可结合具体情境灵活调整。更多古籍例证可参考汉典等权威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安妥白狐悲喜剧摒除赤贫筹笔捶丸倒晕大廷广众副妾恭簐弓宫仪乖和黑暗衡桂黄庭会签翦彩矫情矜恻兢兢君声考度快捷老天爷蜡檄连收灵猋离俗流莺乱世炉台曼陁茅盾面粉墨守成规木活旁贷漂冏僻恶青泥岭曲逆日试万言上谄下渎山气声波牲灵申理深惟重虑誓书铁券枢曹书圣死直塘坝停牌同纽杔栌土堰刓蠹先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