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排。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五年,大旱,陂湖竭涸,苗稼焦枯,祈祭山川,累旬无应; 毅 乃请僧设斋, 盖 亦在焉。斋毕,躬乘露桁,浮泛川溪。”
“露桁”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语,根据多个来源的释义,其含义和用法可归纳如下:
露桁(lù héng) 主要指木排,即用木材编扎成的水上交通工具。该词最早见于南朝齐代王琰的《冥祥记》,文中描述大旱时“躬乘露桁,浮泛川溪”,指乘坐木排在水上航行。
部分资料(如)提到其作为成语的比喻义,表示“房屋梁木暴露在外,事物显露无遗”,但这一用法未见于其他权威文献,可能与实际用例存在差异。
该词拼音为lù héng,无常见近义词或反义词。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冥祥记》原文或相关历史文献。
露桁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部首为雨和木,共有10个笔画。它是由形声字,由部首雨表示意义,木为声音。
《露桁》这个词来源于《诗经·秦风·翩翩者华》:“翩翩者华,在堂阜之下。豪兮可寄,露桁于鹊。”繁体字为「露梁」。
古代汉字书写形式往往与现代不同。《露桁》在古时候的写法为「彔」,它是由三个部首构成:雨、土、艮。
1. 古代建筑中常常可以看到雄伟的露桁构建。
2. 春风吹过,露桁上的雨滴沁人心脾。
3. 他拍摄了一幅夜晚露桁的美丽风光。
组词:露台、露脸、出框。
近义词:梁、横梁。
反义词:盖、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