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箕山挂瓢的意思、箕山挂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箕山挂瓢的解释

相传 许由 隐居 箕山 之下, 颍水 之阳,躬耕自食,以手掬饮。人遗一瓢,挂于树,风吹历历作声,以为烦,弃之。事见 明 敬虚子 《小隐书·许由》。后用为隐居不仕之典。 明 王錂 《春芜记·访友》:“湖海伴渔樵,任尘埃暗宝刀,枕流漱石吾堪老,因此上 箕山 掛瓢, 緱山 弄簫,幽怀尽付閒花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箕山挂瓢"是一个汉语典故型成语,其核心含义指代隐逸高士的超然气节。该典故可拆解为两部分解析:

一、语源考据 "箕山"指河南省登封市东南的箕山,相传为上古高士许由隐居地。《庄子·逍遥游》载"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而逃去",《高士传》更详述许由"耕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的隐居生活。

"挂瓢"典故出自许由饮水器具的传说。据唐代李冗《独异志》记载,许由隐居时"以手捧水而饮",后得人赠瓢,饮水毕即挂于树,风吹瓢鸣视为干扰,"遂弃瓢不用"。

二、语义演变 该成语在历史文献中呈现三层递进含义:

  1. 字面指代隐士器具(宋代《太平御览》引《琴操》)
  2. 引申为弃绝俗物的隐逸行为(明代张鼎《琅嬛记》)
  3. 升华为高尚气节的象征(清代《佩文韵府》用例)

三、权威释义 《汉语成语大词典》定义为:"形容隐士超凡脱俗,不慕荣利的高尚情操。"《中国典故大辞典》特别强调其"包含拒绝权位、保持人格独立"的深层文化内涵。

四、典籍应用 该典故在文学创作中形成固定意象,如:

五、现代语义 在现代汉语中保留以下使用特征:

  1. 多用于赞颂型语境
  2. 常见于历史题材创作
  3. 偶见于学术性历史论述
  4. 具备文化象征功能

主要参考来源: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汉语词典》(2014修订版)
  2. 中华书局《庄子校注》
  3. 国家图书馆《太平御览》影印本
  4. 商务印书馆《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

网络扩展解释

“箕山挂瓢”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主要用来比喻隐居不仕、淡泊名利的高洁品格。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该成语字面指在箕山悬挂水瓢,实则以许由隐居的故事为典,表达对世俗名利的超脱态度。其核心寓意是不慕荣华、安于清贫的隐士精神。

2.典故出处

据明·敬虚子《小隐书·许由》记载,上古高士许由隐居箕山(今河南境内)时,躬耕自食,以手掬溪水而饮。有人赠他一瓢,他将其挂在树上,风吹瓢动发出声响,许由嫌其烦扰,遂弃之而去。这一行为体现了其厌弃外物、追求内心宁静的品格。

3.用法与示例

4.延伸意义

成语不仅形容隐士生活,更强调一种不为外物所累的精神境界。例如,拒绝高官厚禄、选择清贫自守的行为,均可用此典形容。

5.注意点

需与类似典故区分,如“许由洗耳”侧重拒绝权势,而“箕山挂瓢”更突出摒弃琐碎干扰。另需注意,部分地方传说(如苏州箕山和尚故事)可能与主流典故混淆,建议以权威文献为准。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的文学应用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小隐书》《春芜记》等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拜擢拔难鼈甲藏锋敛鋭昌朝出案出首蹿动待年妇短兵相接朵罗发奖翻浆概不由己革争垢敝贯斗关崄瑰意奇行汩潏好些黑脖溜粗厚谊虎咽狼飡疆毅交颈积尘羁厄井闾究识屦舄欬嗽老者冷瑟瑟连卺龙退麦李卯云摹儗末喜南式僻峤窃尝弃繻砂坑声频鉎鏉顺时随俗私方贪名逐利慝伪铜活字投宿退傅挥金僞服玮丽祆教贤女洗耳恭听系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