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恶的意思、过恶的详细解释
过恶的解释
错误;罪恶。《周礼·地官·州长》:“正月之吉,各属其州之民而读法,以考其德行道艺而劝之,以纠其过恶而戒之。”《南史·刘穆之传》:“有以 祥 《连珠》启上,上令御史中丞 任遐 奏其过恶,付廷尉。” 宋 刘恕 《自讼》:“臧否品藻,不掩人过恶。” 明 李贽 《答耿司寇书》:“生非护惜人也,但能攻发吾之过恶,便是吾之师。” 鲁迅 《华盖集续编·送灶日漫笔》:“我也没有做过道士,详细是不知道的,但据‘耳食之言’,则道士们以为人身中有三尸神,到有一日,便乘人熟睡时,偷偷地上天去奏本身的过恶。”
词语分解
- 过的解释 过 (過) ò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过江。过账。过程。过渡。过从(交往)。经过。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过秤。过磅。过目。 超出:过于。过度(?)。过甚。过奖(谦辞)。过量(刵 )。过剩。过犹不及
- 恶的解释 恶 è 不好:恶感。恶果。恶劣。恶名。丑恶。 凶狠:恶霸。恶棍。险恶。凶恶。 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恶贯满盈。 好美爱善 恶 ù 讨厌,憎恨,与“好(刼 )”相对:可恶。厌恶。好(刼 )恶。 好美爱
网络扩展解释
“过恶”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释:
一、基本释义
“过恶”指错误与罪恶的结合,包含两层含义:
- 过:指过失、过错,即行为或认知上的偏差。
- 恶:指恶行、恶习,带有道德层面的负面评价。
例如《周礼·地官》提到“纠其过恶而戒之”,即通过纠正错误和恶行来警示他人。
二、来源与用法
-
历史文献
- 《周礼·地官》记载“考德行道艺而劝之,纠其过恶而戒之”,表明古代已用此词表达对行为规范的评判。
- 《南史·刘穆之传》用“奏其过恶”描述官员弹劾罪状,说明其作为正式文书的用词。
-
文学引用
鲁迅在《华盖集续编·送灶日漫笔》中提及道教传说,称“三尸神上天奏人过恶”,借宗教意象讽刺人性阴暗面。
三、延伸与宗教观点
佛教与道教对“过恶”有更深阐释:
- 弘一大师曾指出“过是罪过,恶是恶习气”,认为过恶与宿业(前世业障)相关,表现为心神不宁、易生烦恼等征兆。
四、单字分解
- 过(guò):表经过、超越,引申为过失。
- 恶(è):含恶劣、凶恶之义,如《说文解字》释为“过也,从心亚声”。
“过恶”是兼具行为过失与道德瑕疵的复合词,既用于日常指摘错误(如“掩恶扬善”),也见于宗教对人性弱点的反思。需注意语境差异,如文学多用隐喻,而宗教则关联因果业报。
网络扩展解释二
账号额度使用完毕,请更新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