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常武的意思、常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常武的解释

《诗·大雅》篇名。咏 周宣王 亲自率师伐 徐 ( 淮 北之夷)事。《诗·大雅·常武序》:“《常武》, 召穆公 美 宣王 也,有常德以立武事。”或谓“常武”是以乐名诗, 武王 克 商 乐曰《大武》, 宣王 中兴诗曰《常武》。后因以谓帝王命师征伐。 宋 曾巩 《请西北择将东南益兵》:“陛下出众虑之表,起百职之废,其於常武,尤属圣心。”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常武是汉语复合词,由“常”与“武”二字构成,其含义可从字源、典籍用例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解析:

一、核心释义

指恒常的武备或彰明的武功。“常”意为恒久、法则;“武”本义指军事、勇力,引申为威武、功业。合称强调武力运用的规范性与威严性。《汉语大词典》释为:“《诗·大雅》篇名。诗中写周宣王率师伐徐国之事。后谓帝王出师为‘常武’。”

二、分项详解

  1. 典籍本义

    源自《诗经·大雅·常武》,记载周宣王亲征徐国之事。朱熹《诗集传》注:“‘常武’者,有常德以立武事也。” 此处“常”强调以德行为根基的军事行动,体现“武”需合于礼法、持守正道。

  2. 引申内涵

    • 军事规范:指符合礼制的战备与征伐,如《毛诗正义》疏解:“命将帅,修兵甲,是为常武。”
    • 威严气象:形容军容整肃、气势恢宏。如《文选·班固〈答宾戏〉》载:“盖闻圣人有一定之论……武者定功,此其常也。”以“常武”喻指武功的典范性。

三、文化意蕴

“常武”承载儒家“以德配武”的思想,区别于滥用武力。《礼记·乐记》云:“武乐皆昭功德,非专为伐罪。” 后世亦以“常武”代指帝王亲征,如《宋史·礼志》载天子出师“仿《常武》之诗,昭示天威”。

当代使用提示

现代语境中,“常武”多用于历史文献研究或文学修辞,如“常武之师”形容纪律严明的军队。需注意其古典色彩,避免与现代词汇混淆。


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朱熹《诗集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3. 孔颖达《毛诗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
  4. 《礼记·乐记》(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经注疏》)

网络扩展解释

“常武”是一个多义词汇,具体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主要分为以下三方面:

1.成语含义

“常武”由“常”(频繁、持久)和“武”(武力、勇猛)组成,形容人或军队具备持续的勇猛特质和强大战斗力。例如形容将领骁勇善战,或军队作战能力稳定可靠。这一用法常见于文学或口语中,强调力量与毅力的结合。


2.《诗经·大雅》篇名

《常武》是《诗经·大雅》中的一篇,记载周宣王率军征伐徐国(淮北之夷)的事迹。其名称有两种解释:


3.人名寓意

作为名字,“常武”结合了两字的积极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柏翳白衣冠报本反始秉笔逼主不得劲钗符超重元素柽柳宸念赤泥腠会璀璨黛緑单窭大肆宣传垫舌根翻天作地蜚龙烽尘给札规彠诡漏故疆骇世河北杨禾场扈解监摄戒慎解书节威反文开凿乐好纚连凛烈乱将緑化物卖绝每限迷川冥昧青晖森映上尉射隼世雄水楔不通诵美酸骨孙曹汤殿填方伟服五经家乡梓鲜凌凌先容小歌词枭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