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钗符的意思、钗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钗符的解释

见“ 釵头符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钗符”是中国古代端午节的一种传统头饰,主要用于避邪祈福。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钗符(拼音:chāi fú)由“钗”与“符”组合而成:

二、文化背景与用途

  1. 端午节习俗
    钗符是宋代端午节的重要饰物。人们用彩色丝绸(缯彩)剪成小巧的符咒形状,装饰在发髻上,兼具美观与避邪功能。都城(如汴京、临安)还有专门售卖钗符的市集。

  2. 诗词中的记载
    宋代文人常以钗符描绘端午风情。例如:

    • 刘克庄《贺新郎·端午》:“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 陈维崧《齐天乐·端午阴雨》:“记麝粉钗符,旧关心处。”
      这些诗句反映了钗符与艾虎(艾草制虎形饰物)同为端午标志。

三、其他名称与演变

四、关联文化符号

钗符与端午节的其他习俗(如佩香囊、挂艾草、赛龙舟)共同构成传统节日的文化符号体系,承载驱疫祈福的民俗意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岁时广记》《全宋词》等文献,或查阅宋代民俗研究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钗符的意思:

钗符(chāi fú)是一个汉字词语,常见于古代文献和文学作品。它指的是女子的饰物,通常由金属等材料制成,具有装饰和固定发髻的作用。

拆分部首和笔画:

钗符的拆分部首为金(jīn)和缶(fǒu),总共有15画。

来源和繁体:

钗符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最早见于《诗经·大雅·生民》:“粲然仪扑,施于孔庙”,其中的“仪扑”指的就是钗符。钗符所指的饰物在古代女子婚礼中被广泛使用。

在繁体字中,钗符的写法为釵符。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钗符的写法通常与现代不同,它的形状更加曲折且含有一定的象形意味。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变体,例如韩愈的《碑铭□》中的变体。

例句:

她头上佩戴着一枚金色的钗符。

组词:

钗坠(chāi zhuì)、钗环(chāi huán)、钗头(chāi tóu)、钗簪(chāi zān)。

近义词:

发簪(fà zān)、钗状物(chāi zhuàng wù)。

反义词:

无。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