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颂扬美德。《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方且排凤闕以高游,开爵园而广宴,并命在位,展诗发志,则夫诵美有章,陈信无愧者歟!” 吕向 注:“言今天子仁明,颂美德亦无愧也。”
(2).歌颂赞美。 清 朱之瑜 《上长崎镇巡揭》:“即四方观听者,寧不播扬而诵美。”
“诵美”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由动词“诵”(朗读、吟诵)和形容词“美”(美好、优秀)组成,核心含义是通过语言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颂扬。
颂扬美德
强调对道德品质或高尚行为的赞扬,例如《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中“诵美有章”即指通过诗文颂扬君主仁德。
歌颂赞美
泛指对优秀作品、人物或成就的称颂,如清代朱之瑜在文书中提到“诵美”被用于传播和赞美善行。
该词偏书面化,常见于正式文体或古典文献中,现代口语使用较少。需注意与“颂美”区分,后者更侧重直接歌颂,而“诵美”隐含通过吟诵表达赞美的形式感。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文选》或清代朱之瑜相关文献。
《诵美》是一个词汇,它是由“诵”和“美”两个字组成。它的意思是以美丽的声音朗读或背诵美好的文字。
《诵美》的部首是“讠”和“羊”,其中“讠”是“言”的变体,表示与言语有关,而“羊”则表示动物“羊”。
《诵》的笔画数为7,它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分别由一横、一竖、一撇、一横、一竖、一撇、一横构成。
《美》的笔画数为9,它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分别由一横、一竖、一横、一撇、一点、一撇、一横、一竖、一横构成。
《诵美》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如《楚辞·卜居》:“诵美而诗。”它是由汉字组成的,所以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代有所不同。例如在《说文解字》中,字形“美”较为繁琐,由16个笔画构成。而在今天的书写中,字形已经简化为9个笔画。
1. 她用悦耳动听的声音诵美诗,让人陶醉其中。
2. 这位演员将经典的戏剧台词诵美地演绎出来,引起了观众的赞赏。
3. 那个小男孩以清澈的声音诵美童谣,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组词:诵读、诵唱、赞美、美丽、美好等。
近义词:吟诵、背诵、朗读等。
反义词:吟诗、诵词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