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刘墉的意思、刘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刘墉的解释

刘墉(1719-1804) : 清代书法家。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乾隆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其书法用墨厚重,丰腴中有劲骨,擅楷书、行书,精小楷。亦工诗。有《刘文清公遗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刘墉(1719-1805),清代政治家、书法家,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其名"墉"字在《汉语大词典》中释为"城墙"或"高墙"(《汉语大词典》第2册第1137页),引申指高大稳重的意象。以下为多维度释义:

一、历史身份定义 刘墉为乾隆十六年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谥号"文清"。其政治生涯以清廉著称,《清史稿》评价"以清介持躬,名播海内"(国学网-清史文献)。在吏治领域提出"察吏安民"主张,主张官员需"明察秋毫,以保民安"(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四库提要》)。

二、书法艺术成就 作为"清代四大书家"之一,其书法融合赵孟頫的圆润与颜真卿的骨力,独创"浓墨宰相"风格。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其《临米芾诗帖》,书风"绵里藏铁,气韵浑厚"(书法欣赏网-历代名家)。

三、文化符号延伸 在民间文学中,通过《宰相刘罗锅》等作品形成"智慧型清官"的文化符号。山东诸城刘墉纪念馆碑文记载其"以矮驼之躯,行巍峨之事"(山东省文旅厅官网)。

四、学术研究现状 2023年清代档案整理中,新发现刘墉参与编修《四库全书》的17件手札(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乾隆朝密档》)。其理学思想主张"经世致用",对晚清实学产生直接影响(《清代学术史论集》中华书局2019版)。

网络扩展解释

刘墉的含义需结合不同历史人物进行解释:

一、清代政治家、书法家刘墉(1719-1804)

  1. 基本信息
    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乾隆十六年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江宁知府、体仁阁大学士等职,官至一品,谥号“文清”。

  2. 历史成就

    • 为官清廉: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曾整顿官场积弊。
    • 书法大家:擅长楷书、行书,尤精小楷,书法风格丰腴厚重而暗藏劲骨,被称为“浓墨宰相”。
    • 文学造诣:著有《刘文清公遗集》《石庵诗集》等。
  3. 常见误解
    民间称其为“刘罗锅”,但历史记载中并无驼背证据,实为文学形象演绎。


二、现代作家刘墉(1949年-)

原名刘镛,号梦然,生于台北,美籍华人作家、画家。代表作包括《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飞扬》《在灵魂居住的地方》等,作品涵盖散文、励志文学领域。


“刘墉”一词需根据语境区分:古代指清代名臣及书法家,现代则为文学创作者。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清史稿》或相关书法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炜拜章保税区八仙桌卑末逼截兵战鄙异哺鸡簿録冁然而笑秤盘子雠比镩子大姑躭代棣棣谍谍肺循环非议赋比兴负艺附致顾国归去来兮过聘国姻号天涣离火害活检嘑头鹘突精打细算居闲狂潮愣葱量处量纲龙壁妙手偶得靡响南漕内家怒容满面辟仗诮哗七孔生烟私盟食子太族痰宫劈历龆齓題名外甸亡珠洧渊乌丝乡公枭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