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采荠的意思、采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采荠的解释

亦作“ 采齐 ”。古乐曲名。一说,逸诗名。《周礼·春官·乐师》:“行以《肆夏》,趋以《采薺》。”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肆夏》、《采薺》皆乐名。或曰:皆逸诗。”《礼记·玉藻》:“趋以《采齐》。” 郑玄 注:“齐,当为楚薺之薺。” 汉 贾谊 《新书·容经》:“行以《采薺》,趋以《肆夏》,步中规,折中矩。” 明 归有光 《明君恭己而成功》:“步中《采齐》,行中《肆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采荠”是由“采”与“荠”组成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义和历史文化两个角度解析:

  1. 字义解析

    “采”为动词,本义指“摘取”,如《诗经·周南·关雎》中“参差荇菜,左右采之”;“荠”指荠菜,是一种十字花科草本植物,嫩叶可食,古代多用于祭祀或药用。《说文解字》载:“荠,草也,可食”,说明其食用属性。

  2. 历史语义延伸

    在古籍中,“采荠”常与民俗活动关联。例如《诗经·邶风·谷风》提及“采葑采菲”,虽未直接写“采荠”,但反映了先秦采摘野菜的农耕传统。唐代《食疗本草》记载荠菜“利肝明目”,侧面印证其药用价值。宋代《东京梦华录》描述汴京居民“春日采荠,以应节令”,表明采荠曾是春季习俗。

  3. 文化象征意义

    “采荠”在文学中多象征朴素自然的生活情趣。如陆游《食荠诗》“采采珍蔬不待畦”,以采荠寄托田园之乐。民间亦有“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谚语,体现其民俗地位。

网络扩展解释

“采荠”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释义及背景如下:

一、基本释义

“采荠”读作cǎi qí,有两种核心含义:

  1. 古乐曲名:指周代礼仪中用于规范行走节奏的乐曲。
  2. 逸诗名:一说为《诗经》之外的失传诗篇,但无明确文本佐证。

二、文献来源

该词最早见于《周礼》:

三、用途与延伸

四、争议点

关于“采荠”是否为逸诗,学界尚无定论。郑玄等学者认为可能是失传诗篇,但因缺乏文本证据,主流观点更倾向其为乐曲名。

“采荠”是周代礼仪音乐的代表符号,反映了古代礼乐制度对行为规范的重视。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周礼》《礼记》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挨贡艾炷弁绖笔牀宾氓不贰不知所厝猜头儿参赛僝弱琛板赤韍鹑星惮难淡泞丹野雕彤鼎足而立躲藏蛾类甘霔苟全滚圆溜胖恨怅厚币黄犬叹弧光灯枷棒重截子击剑酒胆拘卖勘实匡尧癞虾蟆乐亭调两庑豚连展履崄弄清陫侧蓬首乾光弃垒清吟小班穷鸟投人柔愿丧狗生法失瞻顺天从人司鼎蒐閲陶和忘战者危维斗文苔详驳相知小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