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捐商的意思、捐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捐商的解释

旧时承包捐税的商人。 欧阳予倩 《同住的三家人》:“我又没本事去作地棍,巴结官府;又没有法子去作捐商,盘剥细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捐商"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词汇,主要通行于清代,其核心含义指通过向朝廷捐纳钱财或物资而获得官职或功名头衔的商人。它反映了清代捐纳制度(又称捐输、捐例)下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以下是详细解释:

  1. 词义构成与核心定义

    • 捐: 本义为舍弃、献出。在清代特定的政治语境下,“捐”特指向国家(朝廷)捐献钱财或实物(如粮食、马匹等),以换取某种资格或待遇,即“捐纳”。
    • 商: 指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即商人。
    • 捐商: 合起来就是指那些通过捐纳途径获得官职、功名(如监生、贡生等)或某种特权身份的商人。他们本质上是商人,但其身份因捐纳行为而发生了改变或叠加了官方色彩。
  2. 历史背景与制度根源

    • 捐商的出现与清代实行的捐纳制度密切相关。该制度是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如军需、河工、赈灾等)而允许民间(主要是富户、商人)通过向国家捐输银两或物资,来获取官职、功名或提升现有官职品级的一种特殊选官或身份授予途径。
    • 这一制度虽在特定时期起到补充国库的作用,但也导致了官员队伍素质下降和吏治腐败。商人阶层凭借雄厚的财力,成为参与捐纳的主力之一,由此产生了“捐商”群体。他们通过捐纳跻身士绅阶层,获得社会地位和政治庇护,有利于其商业活动。
  3. 社会角色与评价

    • 捐商是清代社会阶层流动(主要是上行流动)的一个特殊渠道的产物。他们模糊了传统“士农工商”四民等级中“商”与“士”的界限。
    • 在官方记载和士大夫舆论中,捐商常带有贬义色彩。批评者认为他们花钱买官,缺乏真才实学和儒家道德修养,是导致吏治败坏的重要因素之一。他们的存在被视为对科举正途出身的官员和士子的冲击。
    • 然而,从社会经济角度看,捐商现象也反映了商人阶层经济实力的增长及其寻求政治地位和社会认同的努力。
  4. 与现代汉语的关系

    • “捐商”是一个历史词汇,在现代汉语日常使用中已基本消失。它主要出现在研究清代历史、经济史、社会史或制度史的学术著作和文献中。
    • 理解该词需结合清代特定的捐纳制度和当时的社会结构背景。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捐商”是一个历史词汇,主要用于描述旧时社会中承包捐税事务的特定商人群体。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捐商指旧时通过承包政府捐税项目来谋利的商人。这类商人通常与官府合作,负责特定税种的征收或承包,从中获取经济利益。

  2. 社会背景与角色

    • 在传统社会中,政府常将税收项目承包给商人,捐商通过缴纳固定金额给官府后,自行向民众征收更多税款以赚取差价。
    • 欧阳予倩在戏剧《同住的三家人》中批判其“盘剥细民”,反映这类商人的负面形象。
  3. 词义分解

    • 捐:既有“舍弃”之意(如捐躯),也指税收种类(如房捐、车捐)。
    • 商:此处指经营行为的商人,而非现代广义的商业。
  4. 现代适用性
    该词属于历史用语,现代税收制度中已无此类角色,主要用于文学或历史研究场景。

补充说明:由于搜索结果权威性普遍较低,建议结合《中国近代经济史》等专业文献进一步考证。

别人正在浏览...

挨呲儿欛柄败鳞残甲墢田士焙粉表里山河闭迹避贤路部人笞凤鞭鸾厨馔粗细十番电赫砥淬蹲坐防遏奉天省風吟干重骨咄犀孤令汗背心焊缝横扫黄稼醮祭酵母假摄截镫留鞭结缚机灌纠讦集腋橘子连音林臯凌上虐下令仪令色隆佑路边路透社毛头小子闷窒芘藾平襍蒱且青颖侵主丘螾融合入安居势要守缺抱残水费水银探肠驮骑相与为一衔志席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