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徒卫的意思、徒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徒卫的解释

卫兵。《左传·文公七年》:“ 秦康公 送 公子雍 于 晋 ,曰:‘ 文公 之入也无衞,故有 吕 郤 之难。’乃多与之徒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徒卫是古汉语复合词,由“徒”与“卫”二字构成,需结合其本义与历史语境理解:

  1. 字义解析

    • 徒:本义指步行(《说文解字》),引申为随从、门客或士卒,如《左传·昭公四年》“召其徒,无之”中的“徒”即指部属。
    • 卫:甲骨文象人持戈守卫之形(《甲骨文字典》),本义为防护、保卫,后特指护卫人员,如《周礼·夏官》设“卫”职掌王宫禁卫。

      二字组合后,“徒卫”特指古代贵族或重要人物出行时随行的徒步护卫,区别于车骑护卫(如“车卫”)。

  2. 历史语境与典籍用例

    该词多见于先秦至汉代文献,强调护卫的步行属性与阶级性:

    • 《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乃自刎而死。”(按:此段虽未直用“徒卫”,但“骑”与“徒”的对比可佐证护卫类型的分化)。
    • 《汉书·王莽传》更明确记载:“莽闻之……敕诸公皆当兼官于前……又置司恭、司徒、司明、司聪、司中大夫……车服、徒卫皆如制度。”此处“徒卫”即指徒步仪仗护卫。
  3. 功能与社会意义

    徒卫兼具安全护卫与身份象征双重功能:

    • 在军事场景中,为将领或君主的亲兵(如春秋时期“私卒”);
    • 在礼仪制度中,其规模体现主人地位,《周礼》规定天子出行“前驱”含“虎贲、旅贲”等不同等级徒卫。

      此类护卫多选自精锐步兵,需全程步行以彰显忠诚(如荆轲刺秦时“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即属徒卫行为)。

  4. 词义演变

    后世渐泛指随从护卫,如《宋史·仪卫志》载“诸卫将军、中郎将等,各领徒卫”,但核心仍保留“非车骑护卫”的特征。现代汉语中该词已罕用,仅见于历史文献研究。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徒卫”是一个源自古代文献的汉语词汇,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徒卫指卫兵或随从护卫,主要用于形容古代护送重要人物的武装人员。该词最早见于《左传·文公七年》,记载了秦康公护送公子雍回晋国时增派护卫的典故:“乃多与之徒衞”。


二、词义拆分与解析

  1. 徒的含义

    • 本义为步行(如“徒步”),引申为空手或无实际作用(如“徒劳”)。
    • 在“徒卫”中,特指步兵或随从,强调其作为基础护卫的角色。
  2. 卫的含义

    • 指保卫、防护(如“守卫”),此处指执行护卫任务的士兵。

三、文献与用法


四、相关词汇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背景,可参考《左传》原文或权威历史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榜上无名北室昌熙乘田持操凑数悴民掂斤播两电子秤芳甸放懒非条件反射风行电掣风云月露孚信杲杲黑地昏天黑油油户辩涧槽揃落茧丝减息戒晨鼓极荐荆薪絶句巨眼具有口谭旷绝类函练要磷脂乱危履狶念央儿派遣攀例烹餁铺底妻略倾筐铨第榷金麴先生取装屈座任重道悠羶根石山士素刷闹书役嘶嗌所图不轨图书亡犴维藩务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