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戒晨鼓的意思、戒晨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戒晨鼓的解释

古代报晨昏的鼓。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漯水》:“ 魏 神瑞 三年,又建白楼,楼甚高竦……后置大鼓于其上,晨昏伐以千椎,为城里诸门启闭之候,谓之戒晨鼓也。”参见“ 戒晨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戒晨鼓”是古代用于报时和城门管理的信号鼓,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定义
    指古代在晨昏时段敲击的鼓,主要功能是通报时间并控制城门启闭。其名称中的“戒”有警戒、规范之意,强调通过鼓声维持城市秩序。

  2. 历史出处
    最早见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漯水》,记载魏神瑞三年(416年)在平城(今山西大同)白楼上设置大鼓,每日晨昏用千椎敲击,作为全城城门开关的统一信号。

  3. 功能与意义

    • 时间管理:通过固定时段的鼓声划分昼夜,帮助居民安排作息。
    • 城门管控:鼓声直接关联城门开闭,起到军事防御和治安管理的作用。
    • 近义词:晨鼓、戒夜鼓(类似功能的夜间用鼓)。
  4. 延伸说明
    部分资料(如)提到“戒晨鼓”作为成语的比喻义,但该用法未被权威文献广泛印证,建议以历史文献中的实际功能为解释核心。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水经注》原文或相关魏晋城市制度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二

《戒晨鼓》

《戒晨鼓》是一个成语,具有“警戒、警惕”的意思。它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戒(jiè)”、“晨(chén)”、“鼓(gǔ)”。我们来看一下它们的部首和笔画。

第一个字“戒”,它的部首是“戈”(gē),共有一个笔画。

第二个字“晨”,它的部首是“日”(rì),共有十二个笔画。

第三个字“鼓”,它的部首是“鼓”(gǔ),共有十个笔画。

《戒晨鼓》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形容人们在清晨听到鼓声后小心谨慎,提防可能发生的意外。在古时候,字符的写法有所不同。例如,字“戒”可以是“夕”(xi)和“所”(suǒ)的结合;字“晨”可以是“夢”(mèng)和“日”(rì)的结合;字“鼓”可以是“尺”(chǐ)和“月”(yuè)的结合。

以下是《戒晨鼓》的一些例句:

1. 在进行大型活动前,警察局长向全体警员喊出:我们要不忘《戒晨鼓》,确保安全。

2. 孩子上学迟到了,妈妈很严肃地对他说:“以后你必须听到晨鼓的声音才能出门。”

3. 这个地区经历了一系列的盗窃案之后,居民们开始对周围的人和事保持《戒晨鼓》的态度。

除了成语,《戒晨鼓》还可以组成其他词语,比如:“戒晨鼓地”(************),“晨鼓鸣”(大家清早时分起床)。

近义词有“提防、警惕、警戒”等;反义词有“漫不经心、大意、疏忽”等。

别人正在浏览...

悖傲编凑碧牙西比缀部头成卒嗔恚心痴瞪瞪持法驰怀电刑地方分权堕甑不顾房状纷罗杆拨干说官蛙冠絻硅酸盐桂渊还飙还制火里赤浆酒霍肉角匕姬文客店空伪来谕莲花服利时及物六案鸾诰落英驴鼠面起饼木红毬脑合蜺云啪搭前思后想峭险轻色情丝权称佉经人民教师人殊意异戎帐三折摄次眚慝手示所心俗意透骨金嗢饫卫画详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