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徒设的意思、徒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徒设的解释

虚设。 南朝 齐 王俭 《答王浚问》:“礼有伦序,义无徒设。” 南朝 梁武帝 《求谠言诏》:“肺石空陈,悬鐘徒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徒设"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语义结构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与词典释义两个层面解析。根据《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属于古汉语遗留的书面表达,现代多用于强调形式与实质的割裂状态。

从构词法分析,"徒"本义为"步行"(《说文解字》),后引申出"空、白白地"的副词用法,如《庄子·徐无鬼》"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中的"徒"即表空置状态;"设"在《古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设置、建立",如《周易·系辞上》"圣人设卦观象"。二字组合后,"徒设"特指"仅有形式而无实际效用的设置",常见于制度、规章等抽象事物的描述。

在具体应用中,《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列举其典型用法作谓语或定语,如"法规徒设则国无威仪"(谓语用法)、"徒设的虚礼应当废止"(定语用法)。该词现代多用于政策法规、礼仪制度等领域的学术讨论,如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研究》2023年第2期论文中曾引证"徒设的防疫预案暴露出体系漏洞"。

近义词群包括"虚设""空置""形同虚设"等,《同义词大辞典》指出其区别于"虚设"之处在于更强调主观设置与客观实效的背离。反义词则涉及"实效""践行""落实"等表述,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学研究》2024年刊载的语义分析论文中,将"徒设"与"实效"列为政策语境下的对立概念。

网络扩展解释

“徒设”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基本含义为“虚设”,即形式上存在但缺乏实际作用或意义。以下是详细解释及用法分析:


基本释义


古籍出处

该词常见于古代文献,体现其历史渊源:

  1. 南朝齐·王俭《答王浚问》:“礼有伦序,义无徒设。”
    ➠ 强调礼仪需符合伦理秩序,不可流于形式()。
  2. 南朝梁武帝《求谠言诏》:“肺石空陈,悬鐘徒设。”
    ➠ 批评谏言机制形同虚设()。

经典例句


近义词与用法


“徒设”强调事物缺乏实质,需结合语境判断其具体指代。其古籍引用及诗词用例凸显了中文对形式与实质关系的深刻反思。若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南朝文献(来源参考:、、)。

别人正在浏览...

暗探包贡瓿甊财宝剗伐逞嘴赤令畴辰垂首丧气刺纸点苔雕镌风魔风帐狗傍人势孤陋鼓掌患疾缣纶锦荔枝羁戍铿如口耳相传枯骴牢坚裂口灵袜懔栗流谦芒郎梅脸秒表南面凝聚力碰壶批评乾录切切私语青社启羞兴戎日记上巾市政失赚食桌私粜遡流搨翅太学生摊铺甜不丝替班,替班儿颓侵嗢飫闻一知二洿莱香乾贤厚涎滑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