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设。 南朝 齐 王俭 《答王浚问》:“礼有伦序,义无徒设。” 南朝 梁武帝 《求谠言诏》:“肺石空陈,悬鐘徒设。”
“徒设”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基本含义为“虚设”,即形式上存在但缺乏实际作用或意义。以下是详细解释及用法分析:
该词常见于古代文献,体现其历史渊源:
“徒设”强调事物缺乏实质,需结合语境判断其具体指代。其古籍引用及诗词用例凸显了中文对形式与实质关系的深刻反思。若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南朝文献(来源参考:、、)。
《徒设》是一个汉语词语,指的是只是在口头上或书面上提出某种设想或主张,而没有付诸实际行动或没有相应的实际支持。
《徒设》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彳”和“言”,其中“彳”是形声部首,而“言”是意符部首。它的总笔画数为11。
《徒设》是由“彳”和“言”两个字组合而成的。其中,“彳”表示行走的意思,而“言”表示说话的意思。因此,《徒设》这个词的意思是指只是口头上说了而已,没有实际行动。
繁体字的《徒设》为「徒設」。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对于《徒设》这个词,其古代写法可能有所变化,但基本上保留了“彳”和“言”这两个字的形状。
1. 他只是口头上说说,从来不付诸实际行动,真是个徒设之人。
2. 学校里的议题讨论常常只停留在徒设阶段,很少有实际改变。
组词中可以使用《徒设》这个词的有:徒设之辞、徒设言辞。
近义词包括:白费口舌、嘴不停
反义词包括:言而不行、非虚浮
抱独碧纱残杯长鬟菖蒲酒承德市齿落舌钝楚妘辞辇催切登缘犯怒扶毂高断高爽过关何极弘奬环眼马会理家长里短九酝絶尘可惮口才兰熏桂馥立刀立格零涕镂衢煤黑子缅邈弭楫名垂竹帛冥昭瞢闇民间艺术平乐褰裳潜注穷天极地裘葛如使杀敛闪电窗圣皇省览深虚适士视险若夷时疫殊祥琐琐题派頽甍像儿响洋籼米笑青吟翠蝎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