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琐琐的意思、琐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琐琐的解释

亦作“璅璅”。1.犹惢惢,疑虑不定。《易·旅》:“初六,旅琐琐,斯其所,取灾。” 李镜池 通义:“琐琐,是惢惢的假借,三心两意,疑虑不一。《説文》:‘惢,心疑也,众三心,凡惢之属,皆从惢。读若<易>:旅琐琐。’……这是説商人多疑,离开寓所,反而闯祸。”

(2).形容人品卑微、平庸、渺小。《诗·小雅·节南山》:“琐琐姻亚,则无膴仕。” 郑玄 笺:“琐琐姻亚,妻党之小人。” 高亨 注:“琐琐,卑微渺小貌。” 晋 习凿齿 《与弟秘书》:“璅璅常流,碌碌凡士,焉足以感其方寸哉!”《北史·崔浩传》:“ 浩 曰:‘但恐诸将琐琐,前后顾虑,不能乘胜深入,使不全举耳。’” 章炳麟 《文录·思乡愿下》:“晚 明 风烈,独有直臣,直臣可式,独有 杨继盛 ,餘琐琐皆党人矣。”

(3).形容事情细小,不重要。《文选·张衡<东京赋>》:“薄狩於 敖 ,既璅璅焉, 岐阳 之蒐,又何足数。” 薛综 注:“璅璅,小也。言鄙陋不足説也。” 唐 白居易 《议祥瑞辨妖灾策》:“自谓政之能立,道之能行,虽有琐琐之妖,不足惧也。” 宋 韩淲 《涧泉日记》卷下:“古人之史……经制述作二者是大,他琐琐不足记也。” 何其芳 《画梦录·岩》:“这是颓墙,这是碎瓦,都琐琐不足为外人道。”

(4).形容声音细碎。 唐 杜牧 《送刘三复郎中赴阙》诗:“玉珂声琐琐,锦帐梦悠悠。”

(5).絮聒,多言貌。 元 黄溍 《上京道中杂诗·刘蕡祠堂》:“平生二三策,非徼明主恩,琐琐谈得失,无乃市井言。”《封神演义》第九三回:“既将军有猜疑之念,贫道又何必在此琐琐也?” 清 王韬 《淞滨琐话·药娘》:“ 素修 曰:‘小园与外间隔絶不通,姊何由至?’女曰‘……妹来欲出小诗奉教,幸勿琐琐固詰,以败清兴。’” 叶圣陶 《前途》:“买菜的男女徘徊在鱼摊菜担旁边,琐琐地争论价钱,计较斤两,一片嚷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琐琐”是汉语中一个叠音形容词,其核心含义围绕“细小、琐碎”展开,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层面的释义:

一、形态描述 指事物细小、零碎的状态。《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形容细小卑贱”,如《诗经·小雅·节南山》中“琐琐姻亚”描述姻亲关系的繁杂。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强调“琐”本义为“玉声”,后引申为细碎之物相击的轻微声响。

二、行为批评 用于形容人拘泥于小节或行事不够大气。宋代洪迈在《容斋随笔》中以“琐琐计较”批评过分关注细节的处事方式,明代《警世通言》亦用“琐琐屑屑”描绘市井小民的计较之态。

三、文学意象 在古代诗文中常营造幽微意境,如李商隐《细雨》中“琐窗寒”通过叠字强化细雨飘窗的细腻画面,清代纳兰性德词作“琐琐烟痕”则描摹柳絮纷飞的朦胧景致。

该词至今保留在“琐琐碎碎”“烦琐”等现代汉语词汇中,其叠音形式增强了语言韵律感,符合汉语双声叠韵的审美传统。

网络扩展解释

“琐琐”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丰富且多用于形容具体情境或状态。根据搜索结果中的多个来源,该词有以下几类常见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疑虑不定
    源自《易经·旅卦》中的“旅琐琐”,意为三心两意、犹豫不决。例如《说文解字》提到“琐琐”是“惢惢”的假借,表示内心多疑()。

  2. 形容人品卑微、平庸
    常见于古籍,如《诗经·小雅》中“琐琐姻亚”,郑玄注“妻党之小人”,指身份低微的亲戚。晋代习凿齿的《与弟秘书》中也用“璅璅常流”形容平庸之辈()。

  3. 指事情细小、不重要
    如唐代白居易的《议祥瑞辨妖灾策》提到“琐琐之妖”,宋代韩淲称“琐琐不足记”,均表示琐碎、不重要的内容()。

  4. 声音细碎或多言貌
    例如《文选·东京赋》中“璅璅”形容细碎的声音,清代章炳麟用“琐琐皆党人”暗含多言的贬义()。


二、用法与示例


三、相关词汇


四、总结

“琐琐”一词多用于书面或文学语境,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其核心可归纳为“细小、卑微、多疑” 三类特质,常见于对人物、事件或声音的描述。若需更完整的古籍例句,可参考《诗经》《北史》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被搭子笔头参墟昌丰虫虾唇舌措笔怠遑鼎祚奉使分毫不值公储官窑菰粱悍趫狐书洊至交孚叫駡甲烷介胄金璇酒注子吉星高照克拉克限鑛朴款悉棱叠理构吏能灵鞉卖直扪索某屏内操牌局千金一刻千载一时嶔冲凄婉栖噪圈缋黢黑仁庙鋭立弱民洒调散发三三制身分证十年读书属棺丝肠四离四絶苏杭天吴贴燮枉伤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