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latory;laggard;slow;sluggish] 办事迟缓,不抓紧完成
拖拉作风
(1).办事迟缓,不抓紧完成。 吴晗 《灯下集·论海瑞》:“ 海瑞 看到 南京 官员作风拖拉。”
(2).谓拖延。 陈登科 《赤龙和丹凤》十三:“ 韦克 坚持的两条很得力,希望能抓住这两条,死死不放,继续和对方拖拉下去。”
“拖拉”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以下是详细解释:
指办事迟缓、拖延,常用于描述效率低下或态度散漫的行为。
成因:
影响:
在特定领域,“拖拉”是印度金银重量单位(音译自“tola”),1拖拉≈11.664克。此用法较为罕见,日常交流中一般指拖延行为。
如需进一步了解拖延症的心理机制或改善方法,可参考心理学相关研究资料。
《拖拉》是一个常用的动词词语,在汉语中指的是因为懒散或缺乏决断力而耽误事情,行动迟缓,不积极或不主动地去做某事情。
《拖拉》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手部的部首“扌”,右边是车的部首“车”,总共有8画。
《拖拉》一词的来源并不十分明确,但可能源于古代文字将事物移动的动作称为“拖拉”。在繁体字中,这个词被写作「拖拉」。
根据《说文解字》,《拖拉》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是写作「拖拉」,其中「拉」字是原意为拖拉,「拖」字是原意为拖曳。
1. 他总是拖拉着不去做自己的功课,结果考试成绩很差。
2. 不要拖拉了,赶紧动手吧。
拖延、拖沓、拖累、拖垮、拖泥带水
拖拖拉拉、拖沓、磨蹭、延误
迅速、积极、主动、果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