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弱岁的意思、弱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弱岁的解释

男子弱冠之年,女子及笄之年。亦泛指幼年,青少年。《晋书·姚泓载记论》:“ 景国 弱岁英奇,见方 孙策 。”《北史·儒林传下·沉重》:“ 沉重 字 子厚 , 吴兴 武康 人也。性聪悟,弱岁而孤,居丧合礼。” 唐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述旧言怀》诗:“弱岁游 玄圃 ,先容幸弃瑕。” 孙汝听 注:“弱岁,谓弱冠也。” 宋 司马光 《送崔尉之官巢湖》诗:“弱岁家 淮 南,常爱风土美。” 曾延年 《阅历》诗:“弱岁甘嬉笑,心如浊水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弱岁"一词在汉语词汇体系中属于古汉语书面用语,其核心含义指代人生中体力与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时期。根据《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版)的释义,该词由"弱"与"岁"二字复合构成,其中"弱"取《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的训诂义项,特指未达壮年的生理状态;"岁"则作为时间计量单位延伸出年龄概念。

从语源学角度考证,《中文大辞典》(中国文化学院,1968年)揭示该词最早见于魏晋文献,如《三国志注》载有"弱岁砥节"的表述,意指少年时期便注重品德修养。唐代诗人杜甫在《壮游》中"弱岁读群史"的诗句,则进一步印证其指代十五至二十岁左右求学阶段的历史用法。

现代汉语权威辞书《辞源》(商务印书馆,2015年修订版)特别指出,该词在当代多用于学术性文本或文学创作,常与"强年"形成对仗,如"弱岁攻书,强年立业"的修辞结构。古文字学家王力在《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99年)教材中强调,理解此类年龄称谓需结合古代冠礼制度,弱岁实为冠礼前准备阶段的重要时间节点。

网络扩展解释

“弱岁”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年龄阶段,具体含义如下:

一、基本定义

“弱岁”指代两种特定年龄:

  1. 男子弱冠之年:即男子20岁左右(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2. 女子及笄之年:即女子15岁左右(古代女子15岁用发簪束发,表示成年)。 亦可泛指幼年或青少年时期,年龄范围约在15-20岁之间。

二、文献例证

  1. 《晋书·姚泓载记论》提到“景国弱岁英奇”,比喻人物年少杰出;
  2. 《北史·儒林传》记载“沉重弱岁而孤”,描述其幼年丧父的经历;
  3. 唐代柳宗元诗句“弱岁游玄圃”,指年少时游学。

三、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古代典籍或诗词,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常见于历史文献或文学创作中。近义词包括弱冠(男)、及笄(女)、髫年(童年)等。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晋书》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白铜鞮半彪子悲感被色笔句博达不甚操刀长杰阊门骋怀游目乘胜追击春妇大当导致雕疏翻截番藷非行辅保概率论鬲指声归本闺牖酣春怀抱话拉拉儿俭岁噤冻靖步静秀九素蕨薇邋级陵乱龙转漏逗露表姏姆面善麪筒劘切眸瞯男口秾繁翘勤倾国琼珍权棅山乌实验田士卒说不过忪惺太冲媮安土地祠讬形枉诬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