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屯种的意思、屯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屯种的解释

犹屯垦。《元史·顺帝纪七》:“命大司农司屯种 雄 、 霸 二州,以给京师,号京粮。” 清 钱谦益 《太仆寺卿董应举授中大夫》:“因屯种而寓军令, 辽 人即吾兵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屯种(tún zhòng)是汉语中一个历史悠久的复合词,其含义需从“屯”与“种”的本义及古代制度背景综合理解:

一、单字释义

  1. 屯(tún)

    《说文解字》释为“难也,象艸木之初生”,本义指草木艰难破土而出,引申为聚集、驻守。如《汉书·陈汤传》载“屯田积谷”,指军队驻守垦荒。

  2. 种(zhòng)

    本义为播种、耕作。《玉篇·禾部》注:“种,植也”,强调农业活动。

二、复合词释义

“屯种”指古代军队或民众在边塞、荒地驻守并开垦耕种的制度化行为,核心包含:

三、历史制度背景

该词与“屯田制”紧密关联,典型用例见于:

  1. 汉代晁错《守边劝农疏》:主张“徙民实边,使屯种以自给”,开创军民屯垦先河。
  2. 《唐六典·尚书工部》:记载“凡军州边防镇守,转运不给,则设屯田以益军储”,凸显其战略意义。

四、现代语义延伸

现代汉语中,“屯种”仍保留集中开垦、规模耕种的语感,但多用于历史文献研究或特定农业政策表述。


权威参考来源:

  1.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2. 《玉篇》(南朝梁·顾野王)
  3. 《明史·食货志》(清·张廷玉等)
  4. 《汉书·晁错传》(东汉·班固)
  5. 《唐六典》(唐·李林甫等)

网络扩展解释

“屯种”是一个历史性词汇,主要含义为屯垦,指古代通过驻军或组织民众开垦荒地的行为,兼具军事防御与农业生产双重目的。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屯种的核心含义是“屯垦”,即通过开垦荒地实现粮食自给,常见于军事驻防区域。例如《元史》记载“命大司农司屯种雄、霸二州,以给京师”,说明屯种与军需供应直接相关。

  2. 历史背景
    屯种制度在元、明、清等朝代广泛推行。如清代钱谦益提到“因屯种而寓军令”,表明屯种不仅是农业活动,还承担着军事管理职能。

  3. 延伸解释
    部分词典(如)提到“储存种子以备灾年”的引申义,但此解释较少见于权威历史文献,可能为现代语境下的扩展解读。

  4. 使用场景
    主要用于描述古代边疆开发或驻军自给政策,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常见于历史研究或古籍解读。

如需更完整的文献例证,可参考《元史·顺帝纪七》或清代相关奏疏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聱牙诎曲襃责熛熏博山炉禅居陈蕃下榻成堂垂绝垂晚导迎鼎立豆乳断线鹞子额赏飞栈風令抚拭弓工咕弄过拍合摎河同水密鹤仙槐眼黄蒸嚾流互代交厚椒兰燋心敬执禁园狙狙科员六像卵鸟逻娑媒蝎木拐内峻外和女方盘龙癖披陈倾弛轻窕去时纱厂山伐尚方舃舌言硕义曙烟损挹太一余粮团扇屠膊文无害吴刚忤累邪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