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木拐的意思、木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木拐的解释

木制的手杖。《旧五代史·汉书·高祖纪上》:“又赐木柺一。蕃法,贵重大臣方得此赐,亦犹 汉 仪赐几杖之比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木拐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以木材制成的辅助行走工具,通常为长条形,上端有手柄或横梁供手握持,下端接触地面支撑身体。其核心功能是辅助腿脚不便者行走,常见于康复或老年人群体。

二、材质与形制

传统木拐多选用硬质木材(如枣木、紫檀木)制作,结构包含:

  1. 主体杖身:笔直或略带弧度的长木杆;
  2. 手柄:顶部弯曲或加装横向握把,符合人体工学;
  3. 底端防滑:常包裹金属或橡胶套以增强稳定性。

三、文化内涵

木拐在传统文化中兼具实用与象征意义:

四、现代应用

当代木拐仍广泛用于医疗康复领域,其优势包括:

  1. 环保性:天然木材可降解,优于金属材质;
  2. 减震性:木材纹理结构能缓冲行走冲击力;
  3. 定制化:可依据使用者身高、受力需求调整尺寸。

权威参考来源: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920页。
  2.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拐”字条目。
  3. 中国传统器具研究丛书《杖具考》,文物出版社,2008年。
  4. 《康复辅助器具应用指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年,第三章第二节。

(注:因部分文献无公开电子资源,链接未提供;建议通过图书馆或学术数据库获取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木拐”是一个汉语词汇,其详细解释如下:

  1. 基本定义
    指木制的手杖,主要用于支撑行走。该词由“木”和“拐”组合而成,“木”表示材质,“拐”指代辅助行走的工具。

  2. 历史出处
    最早见于《旧五代史·汉书·高祖纪上》的记载:“又赐木柺一。蕃法,贵重大臣方得此赐,亦犹汉仪赐几杖之比也。”说明在五代时期,木拐是赐予重臣的荣誉象征,类似于汉代赐予年长者的“几杖”礼仪。

  3. 结构与用途

    • 结构:多为木质,上端有短横木便于腋下支撑,下端触地部分可能包覆防滑材料(如铁皮)。
    • 用途:除辅助行走外,还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尤其在古代少数民族政权中具有特殊意义。
  4. 其他补充
    在文学或历史描述中,木拐也用于体现人物的特征,例如提到“古三枯手持千年铁木拐杖”,暗示其年长或权威的形象。

  5. 现代引申
    现代语境下,“拐”可引申为数字“七”的代称或拐骗行为,但“木拐”一词仍保留其原意,不涉及其他引申义。

“木拐”是兼具实用与文化意义的工具,其定义和象征意义在历史文献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旧五代史》等原始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哀愁不气长不夜不足信材人参商之虞镵削超导蹈武斗舍多快好省发奋法莲丰福各扭儿刮尺官度孤辰过门不入海晏河清黑状横卷画毬讲榻件物金黄色究根儿鯌子临当卢前缦缯民族英雄拿一手捻指间浓妆艳服迫蹙奇方琪瑰清涟亲随秋蛩瘸狼渴疾趣乡日省月修繠宫若崩厥角洒削上开上术神经战填盈捅娄子握瑜怀瑾仙岑先戒挦毛现时报小齿消复小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