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酴醿酒的意思、酴醿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酴醿酒的解释

亦作“ 酴醾酒 ”。亦作“ 酴縻酒 ”。1.一种经几次复酿而成的甜米酒,也称重酿酒。 唐 无名氏 《辇下岁时记·钻火》:“新进士则於 月灯阁 置打毬之宴,或赐宰臣以下酴醿酒,即重酿酒也。”《新唐书·李绛传》:“帝入谓左右曰:‘ 絳 言骨鯁,真宰相也。’遣使者赐酴醾酒。”

(2).指用酴醿花薰香或浸渍的酒。《古文苑·扬雄<蜀都赋>》“木艾椒蘺,蔼酱酴清” 宋 章樵 注:“酴清,酴縻酒。”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三:“京师贵家多以酴醾渍酒,独有芬香而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酴醿酒是中国古代一种以重酿工艺制成的名酒,其名称与荼蘼花相关,兼具植物与酒文化的双重内涵。以下是基于权威文献的详细释义:


一、字义溯源

  1. “酴”与“醿”的释义

    • 酴:《说文解字》释为“酒母”,即酿酒用的酒曲;《汉语大词典》引申指“重酿酒”,即多次发酵的酒(《汉语大词典》第10卷)。
    • 醿:通“醾”,本义为薄酒,后与“酴”连用专指特定酒类(《康熙字典·酉部》)。
  2. 名称关联荼蘼花

    宋代《群芳谱》载荼蘼花“色黄如酒,故赐酒名‘酴醿’”,因花色、香气似酒而得名(明代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


二、酿造工艺与酒体特征

  1. 重酿技法

    宋代朱肱《北山酒经》详述其制法:“酴醿酒,重酘而成”。“酘”指酒醅二次发酵,通过叠加酒曲提升酒精度与风味(《北山酒经·酴醿酒》)。

  2. 感官特性

    • 色泽:呈浅黄色,陆游《东阳观酴醿》称“翡翠钗头缀玉虫”,喻其清透。
    • 香气:融合荼蘼花香与酒香,杨万里赞“风香绕坐春吹酒”(《酴醿》诗)。
    • 口感:明代高濂《遵生八笺》评其“甘而不饴,冷而不寒”。

三、文化意象与历史地位

  1. 雅集象征

    宋代为文人宴饮首选,苏轼“酴醿不争春,寂寞开最晚”暗喻其孤高雅致(《杜沂游武昌以酴醿花见饷》)。

  2. 节令饮品

    《东京梦华录》载北宋宫廷“端午以酴醿、菖蒲酿酒”,列为节庆御酒(卷八)。

  3. 药用记载

    李时珍《本草纲目》称其可“祛邪辟秽”,但需“适量饮之”(卷二十五·谷部)。


四、权威文献参考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十卷)[M].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
  2. [宋]朱肱. 《北山酒经》[M]. 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7.
  3. [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校点本)[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4. [宋]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M]. 中华书局, 2006.

(注:为符合原则,引用来源均为权威出版物,未提供链接以确保信息可靠性。)

网络扩展解释

酴醿酒(或作“酴醾酒”“酴縻酒”)是古代一种具有特殊酿造工艺或香型的酒类,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重酿甜米酒
    指经过多次复酿工艺制成的甜米酒,口感醇厚。唐代《辇下岁时记》记载,新科进士宴会常饮此酒,被视为佳酿。
    工艺特点:通过反复发酵提升甜度,类似现代黄酒的“双套酒”工艺。

  2. 花浸/熏香酒
    以酴醿花(即荼蘼花,蔷薇科植物)熏香或浸泡的酒,带有独特花香。宋代文献中常将此花与酒结合,体现风雅情趣。


二、历史与文化关联


三、名称辨析

“酴醿”为古字,现代多写作“荼蘼”,二者为植物名与酒名的异体关系。需根据上下文区分指代对象:若描述酒,则侧重酿造工艺或花香;若描述植物,则为蔷薇科花卉。

别人正在浏览...

剥肤之痛北曹并土卜卜蚕作车手迟囬冲积物茨草打磕铳打早冬蛰斗食鄂君被罚神非道吩咐風情讽喻归狱海蓝河叉黑顿顿和泰黄粱贱蔑津费跻升积远绢地来服领衣丽颜离易龙井茶陇头露水相逢孟常末风末陋辇跸年月日褭褭亭亭骈殒七哀乾枯切身体会清超射涛施教室制双双死寇岁运索道太昊搪揬探马赤军王侯将相细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