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射涛的意思、射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射涛的解释

以箭射巨浪。 宋 范坰 林禹 《吴越备史·武肃王》:“八月,始筑捍海塘。 王 因江涛冲激,命强弩以射涛头,遂定基;復建 候潮 通江 等城门。” 金 麻革 《上云内帅贾君》诗:“日出戈挥景,江翻弩射涛。”参见“ 射潮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射涛”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及背景如下:

基本释义

“射涛”指用弓箭射击巨浪,常用来描述古代治水或镇潮的勇武行为。这一词汇多见于历史记载和文学作品中,具有象征意义。


历史典故与出处

  1. 吴越王钱镠筑海塘
    据宋代范坰、林禹《吴越备史·武肃王》记载,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王钱镠在修筑钱塘江海塘时,因江涛汹涌难以施工,便命士兵用强弩射退潮头,最终成功筑堤。这一事件成为“射涛”的典型典故。

  2. 与“射潮”的关系
    “射涛”常与“射潮”混用,均指以武力震慑自然力量的传说。例如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中“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也是类似意象的延伸。


文学引用


“射涛”不仅是一个动词短语,更承载了古代治水智慧和征服自然的象征意义。其核心在于通过武力或智慧对抗自然之力,体现了历史人物在逆境中的果敢与谋略。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典故,可参考《吴越备史》等史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射涛(shè tāo)的意思

射涛是一个成语,意指站在海边或江边,观看汹涌澎湃的波涛起伏。

拆分部首和笔画

射涛的部首是射(shè),笔画数为10;涛的部首是水(shuǐ),笔画数为8。

来源

射涛这个词源于唐代杜甫的《旅夜书怀》诗:“萧萧曙色凝烟霞,射涛神女采珠沙。”意指杜甫站在海边欣赏日出的美景,海浪汹涌澎湃。

繁体

射濤(shè tāo)。

古时候汉字写法

射涛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没有变化。

例句

他站在海边,目睹着射涛起伏,心情瞬间变得宁静而宏伟。

组词

翻涛、涛声、惊涛骇浪、波涛汹涌等。

近义词

浩浩荡荡、滔滔不绝

反义词

静如止水、平静无波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