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斗食的意思、斗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斗食的解释

(1).谓日食一斗粮。《墨子·杂守》:“斗食,终岁三十六石;参食,终岁二十四石。” 孙诒让 间诂引 苏时学 曰:“据下言斗食食五升,又言日再食,是一食五升,再食则一斗,以终岁计之,当三十六石也。”

(2).俸禄微薄的小官。《战国策·秦策三》:“其令邑中自斗食以上,至尉、内史及王左右,有非相国之人者乎?”《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为少吏。” 颜师古 注:“《汉官名秩簿》云:斗食月奉十一斛,佐史月奉八斛也。一説,斗食者,岁奉不满百石,计日而食一斗二升,故云斗食也。” 宋 司马光 《远谋》:“上自公卿,下及斗食,自非忧公忘私之人,大抵多怀苟且之计,莫肯为十年之规,况万世之虑乎?”

(3).泛指食俸禄者,即官吏。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二:“万不至章甫缝掖之士,尺板斗食者流,独无含咀宫商,规橅 秦 柳 者。”

(4).谓生活清贫。 宋 叶适 《朝请大夫司农少卿高公墓志铭》:“今 高 氏子弟往往耦耕斗食,密房坏户,一灯荧荧,挟册呻吟,如布衣寒士。”


亦作“鬭食”。见“ 斗蚀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斗食”是汉语中具有历史特征的复合词,最早见于古代官吏俸禄制度。从构词法分析,“斗”为量器单位,指容量;“食”指俸禄或食物,组合后特指微薄的官俸,多用于形容低级官吏的待遇。据《汉语大词典》(第7卷)记载,该词在《汉书·百官公卿表》中已有明确使用:“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指月俸不足百石的基层官员。

这一词汇的语义在历史演变中逐步扩展。汉代官制中,“斗食”属最低俸禄等级,《后汉书·舆服志》注引《汉官仪》提到“斗食月俸十一斛”,相当于每日领取一斗二升粮食的微薄薪资。唐代以后,“斗食”衍生出比喻义,如白居易《观刈麦》中“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的描写,暗含百姓所得如“斗食”般难以果腹的社会现实。

现代汉语中,“斗食”仍保留双重语义特征:既指代古代低级官吏(如《资治通鉴》胡三省注“斗食者,岁俸不满百石”),也可比喻收入微薄的生活状态。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特别指出,该词常见于历史文献与古典文学作品,属于典型的制度文化词汇。

网络扩展解释

“斗食”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日食一斗粮
    源自《墨子·杂守》记载的古代军粮分配制度,指每日消耗一斗粮食。根据苏时学的注解,若每日两餐、每餐五升,全年总计消耗三十六石粮食。

  2. 俸禄微薄的小官
    汉代低级官吏的官秩,俸禄不满百石,按日计算仅有一斗二升粮食。《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斗食月奉十一斛”,佐史更低,体现了汉代官阶的等级制度。

  3. 泛指官吏
    广义上代指所有领取俸禄的官员,如《战国策·秦策三》提到“斗食以上”指从基层官吏到高级官员的群体。

  4. 生活清贫
    后引申为形容生活拮据的状态,但此用法较少见,多见于文学作品中。

二、历史背景

三、引用典籍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官名秩簿》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白头新办事大臣本管鞭爆标干不日不月冁衮察议诚欵乘务员传序炊妇怛然灯碗德耀诋攻度拟读山海经雚筋古刹瞽儿词夯嘴夯腮河身鸿鶱凤逝黄杨厄闰毁丑剪殪较劲玑贝诘诎近地禁忌进律金线泉骏利泪管厘改李冶娩息名辈母师鸟帑醲醖泮岸麒麟斗取景诎折人面兽心省省沈命法手伎霜塘桃花笺纸踏石天腊帏幄文渊阁县伯痫厥晓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