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徒虏的意思、徒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徒虏的解释

犹徒奴。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山东之徒虏,遂起而王天下。由此视之,穷达詎可知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徒虏”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其含义需从构成它的单字“徒”和“虏”的本义及引申义来理解。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工具书和古籍用例的详细解释:

一、单字释义

  1. 徒 (tú)

    • 本义:步行。《说文解字》:“徒,步行也。”段玉裁注:“引申为步卒,又为空。”
    • 主要引申义:
      • 空:徒手(空手)。
      • 仅;只:家徒四壁。
      • 白白地:徒劳无功。
      • 同一类或派别的人:门徒、信徒。
      • 服劳役的人:徒役、刑徒。
    • 在“徒虏”中:主要取其“服劳役者”、“被驱使的人”或“地位低下者”的含义。(参考《汉语大字典》、《王力古汉语字典》)
  2. 虏 (lǔ)

    • 本义:俘获。《说文解字》:“虏,获也。从毌(guàn),从力,虍(hū)声。”本指战争中抓获敌人。
    • 主要引申义:
      • 战俘:俘虏。
      • 奴隶:古代常将战俘用作奴隶。
      • 对敌人的蔑称:胡虏、强虏。
    • 在“徒虏”中:主要取其“俘虏”、“奴隶”的含义。(参考《汉语大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二、复合词“徒虏”释义 将“徒”与“虏”结合,“徒虏”一词在古汉语中主要指:

三、古籍用例佐证 “徒虏”一词多见于秦汉及之前的典籍:

  1. 《史记·项羽本纪》:“诸侯吏卒异时故繇使屯戍过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项羽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其中“奴虏使之”的“虏”即包含“徒虏”之意,指像对待俘虏奴隶一样驱使秦降卒。)
  2. 《汉书·项籍传》:内容与《史记》所述类似,记载了秦降卒被当作“虏”驱使的境遇。
  3. 《商君书·境内》:虽未直接出现“徒虏”一词,但其关于军功爵制和对俘虏、罪犯处置的严厉规定(如将俘虏和罪犯充作奴隶“隶臣妾”),反映了当时“徒虏”这类人群产生的社会背景。(参考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汉书》及相关研究著作)

四、总结 “徒虏”是一个带有明显时代烙印和贬义色彩的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指战争中俘获并被强制役使的奴隶,或泛指身份极其卑贱、受人驱使的奴仆苦役。它生动反映了古代社会严酷的等级制度和战争俘获者的悲惨命运。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基本不再使用,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研究和古籍阅读中。

来源说明:

网络扩展解释

“徒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基本解释

发音与结构

用法与语境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献出处,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阮籍文集。

别人正在浏览...

本题避害就利摈相弼针蚕蚀超员侈袂储贰楚赋春畬寸诚代还端厚放像机蜂王附说膏饧给钱鲠切供办过到骨头节儿合剌剌闳襟弘宥哗耳秽乱胡厮哝坚甲利刃坚致僥祸诘质警报浄人警廷金友玉昆炯鉴讵敢枯魄柳眼花须龙虎山鸾音鹤信慢残煤赭猛力闵绵内记室弄破暖炉钱粮生死文字鼠盗狗窃説得来厮打贪耍铜墙蜕嬗顽冥遗大投艰文僚